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农村教师补充困境的政策与社会学考察

发布时间:2017-07-27 18:01

  本文关键词:农村教师补充困境的政策与社会学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教师 补充困境 特岗计划 政策盲点


【摘要】:高校毕业生补充农村教师队伍的比例偏低以及农村教师结构化短缺,构成农村教师补充困境的因、果之两面。农村教育政策在农村教师待遇提高方面缺乏力度,难以吸引大学生任教;从个体角度看,农村籍大学生是当下农村教师最主要的来源,家庭期待、个体洞察对其职业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回乡任教与政策倡导的积极道德价值观往往相去甚远,这两者是导致农村教师补充困难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
【关键词】农村教师 补充困境 特岗计划 政策盲点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目前,农村教师主要依靠从高校招聘毕业生来补充。近十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师资培养机构开放化,教师来源多样化的背景下,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本该为农村学校补充足够教师,但这一愿望并未在现实中发生,当前农村教师补充过程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尚未化解。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飞舟;谁为农村教育买单?——税费改革和“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改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张锦华;;教育溢出、教育贫困与教育补偿——外部性视角下弱势家庭和弱势地区的教育补偿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3 薛海平;王蓉;;教育生产函数与义务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4 王志华;冯帮;;农村中小学师资短缺问题及对策[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年12期

5 杨东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之中的阶层差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6 薛泉;刘园园;;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Z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如;国家—社会视角下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教育政治学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2 杜屏;李宝元;;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与机会均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袁连生;;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特征与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靳贵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机会的政策性因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张宏军;;弱势群体“教育致贫”及其规制[J];长白学刊;2010年02期

6 付尧;施璐璐;;我国地区间义务教育经费差异来源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孟祥财;叶阿忠;;知识外部性、研究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理论分析与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9期

8 张雪凤;李巍;;关于现代性演进和研究的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周新亭;;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大学生择业观重塑[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2期

10 柳海民;娜仁高娃;王澍;;布局调整: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红兵;周章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照旭;;简析我国高考制度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不足[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曹邦勤;;终身教育视野下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高考弃考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耿静静;;当前我国农村高等教育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基于城乡差异视角[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李萍;沈红;;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保障机制——Eugene Lang实验的启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张晶;;高等教育高收费:现状、原因及对策[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岳昌君;;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人学机会均等化(初稿)[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龙文佳;薛海平;;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影响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薛海平;郭俞宏;;中国义务教育投资效率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宗晓华;陈静漪;;义务教育投入的县际差距与影响因素研究——以东部某省为例[A];“新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机制研究”201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年

5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应建庆;教育中的知识合法性[D];复旦大学;2011年

7 孙启进;结构的力量:社会结构与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张陈;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传统与变革[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陈维青;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转移支付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玉桂;转型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姚海琼;基于溢出效应的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韩文婧;地方财政基础教育投入外部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王文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武祥天;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的政治诉求及其当代价值[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杨炯;马克思与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秀娟;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与收入分配差距关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韩志刚;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农民的社会流动[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朱银银;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满超,丁延庆;中国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的挑战与教育转移支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冯飞鹏;;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的变迁——对1952~2004年中国GDP增长率与就业结构关系的考察[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1期

5 贾文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成人教育;2006年04期

6 马俊勇;乡镇财政“空转”的手段及对策[J];财税与会计;2002年04期

7 罗建河;叶忠;;论我国大学生就业责任的分担[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8 王勇;;风险社会下的“大学生就业安全”治理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9 谭花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冯国有;;从大学生就业看高等教育投资风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和伟,王宇;浅析教育观念现代化对教师现代化队伍的影响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2 孙瑜;;教师同样需要心灵慰藉——推荐《苹果与粉笔灰》[J];全国新书目;2003年10期

3 周德义;论概念教师与教师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2期

4 施秋奕,张肖琴;教师的专业自我与教师专业发展[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罗益民;;教学相长别论——教师主体、教师成长与教师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秦明秋;对新上岗教师应加强质量管理[J];基础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7 王振华;在教研活动中提高教师素质[J];吉林教育科学;1997年08期

8 赵玉生;;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及问题[J];教书育人;2006年22期

9 赵大进;;培养提高教师素质的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7年01期

10 张海山;;素质教育与教师的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益寿;;建构教师学习和实践活动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策略[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2 车明全;罗兴江;;以人为本 依法治校 弘扬职业精神 构筑教育诚信——县域教育管理理论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赵玉生;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度与伦理的双重关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完善教师教育体系 推进教师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山东省临沭县教育局 孙仕满;新教师培养切忌模式化[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策划 本报记者 韩世文 郑骊君 执行 刘亚文 崔斌斌;这样培养好教师[N];中国教师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宋亚光 通讯员 董明格;求本溯源铸师魂[N];四平日报;2006年

6 况晨光;新教师如何适应工作岗位[N];宜春日报;2005年

7 中共清水县委书记 王振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全力推动清水教育大发展[N];天水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贵勇;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别开洞天[N];中国教育报;2013年

9 李玉明;创建教师学习资源中心[N];甘肃日报;2004年

10 郑焱 浦敏琦;无锡鼓励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N];新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安全;一个西部县农村教师结构五十年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俞宏毓;教师发展指导者工作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马艳芬;教师教育发展困境的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沈t,

本文编号:582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582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7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