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对策分析
本文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对策分析
【摘要】:人际交往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保障。当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后,由于没有家长时刻的相伴,且他们也逐渐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因此必须学习与周围同学进行交往,以促进自身更健康的成长。而且同伴交往,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想、性格形成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小学高年级同伴交往的特点,采取更加合理的对策帮助他们建立的同伴友谊,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 湖北工程学院;
【关键词】: 小学 高年级学生 同伴交往 特点与对策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开始对自己的学习和周围事物产生自己的看法,因而对自己同伴的选择也会形成自己的标准。而同伴交往一般是指年龄相差不大或者平时与自己接触机会较多的邻里朋友,通过彼此的相互接触慢慢的建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洪芹;;浅析小学生同伴交往功利化的成因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年11期
2 雷湘竹;;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洪芹;;浅析小学生同伴交往功利化的成因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年11期
2 崔甜;;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对策[J];学周刊;2012年06期
3 张丽艳;袁茵;;随班就读智障学生同伴交往问题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惠;小学高年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辛礼;小学毕业班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陆秋;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实施现状的实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黎文静;随班就读学生同伴交往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郭洪芹;小学生同伴交往的道德意义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乔洪武,,龙静云;功利性价值取向泛化的社会成因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许晓菁;;走出学校道德教育功利性误区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3 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4 韩虹新;;论儿童同伴关系的培养[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雷湘竹;;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争艳,陈会昌,陈欣银,岳永华;儿童2~4岁抑制性发展类型与陌生同伴交往特征关系的实验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年01期
2 王争艳,陈会昌,陈欣银;儿童2-4岁的行为抑制性对其陌生同伴交往的预测[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3 徐湘荷;同伴交往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J];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10期
4 王春燕 ,卢乐珍;自由游戏活动中幼儿同伴交往的研究[J];教育导刊;2002年Z3期
5 李利,莫雷,王瑞明;探析儿童的同伴交往[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6期
6 周宗奎;赵冬梅;孙晓军;定险峰;;儿童的同伴交往与孤独感:一项2年纵向研究[J];心理学报;2006年05期
7 赵冬梅;周宗奎;刘久军;;儿童的孤独感及与同伴交往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8 万晶晶;方晓义;李一飞;池培莲;;主观客观父母监控与中学生同伴交往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1期
9 肖富群;;“留守”经历对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卢秀琼;郑涌;;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的结构与类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宗奎;;同伴交往背景中欺负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孙晓军;周宗奎;;中美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跨文化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孙晓莉;栾文娣;;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与同伴交往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李敏;甘怡群;;以同伴交往能力为核心的成人依恋与抑郁的人际社会部分中介模型的建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洋;;沈阳市中小学生体育课堂中同伴交往特征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徐莹;;要重视幼儿园中的同伴交往[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孙晓军;周宗奎;;中美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跨文化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但菲;王琼;;表演游戏对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蔡春凤;范翠英;周宗奎;邬洁妮;;同伴交往背景中欺负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沛;杨玲;康廷虎;;两种类型家庭结构高中女生同伴交往行为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梅;鼓动孩子与同伴交往[N];市场报;2001年
2 如东县实验幼儿园 吴燕;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N];江苏教育报;2013年
3 石晓梅;家长如何培养孩子间的友谊[N];江苏科技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柏玲;暑假,“伙伴危机”升级了[N];文汇报;2011年
5 本版撰文 记者 纪海珠;宝宝不懂与人交往怎么办?[N];信息时报;2003年
6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赵红梅 张军玲;中小学生如何与同伴交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甘谷县第二幼儿园 魏文彩;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N];甘肃日报;2010年
8 王豫;帮孩子走出“伙伴危机”[N];中国妇女报;2006年
9 山东省牟平一中 柳杨军;摆脱心理桎梏体验多彩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郁枫;陪着孩子走出孤独[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胜梅;被拒绝幼儿同伴交往的教育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彦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同伴交往不良及教育对策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春丽;5~6岁幼儿同伴交往问题解决方式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丹丹;中大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汪翠满;单亲家庭5~6岁幼儿同伴交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苗雪红;回族幼儿同伴交往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周丽华;游戏情境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洪芹;小学生同伴交往的道德意义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莫莉莎;融入抑或排斥:城市流动儿童同伴交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5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59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