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与感恩归因的关系:移情的中介作用
本文关键词:初中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与感恩归因的关系:移情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初中留守儿童 感恩行为 感恩归因 移情 关系 中介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长,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国家和社会对留守儿童投入了大量的关注和帮助,然而面对国家与社会的众多关爱,一些留守儿童却冷漠以对,很少表示认可或产生感恩行为。感恩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都会起到积极作用,而感恩行为与感恩归因、移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我国对儿童的感恩、归因、移情分别有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往往是描述性和经验性的,实证研究并不多,尤其缺乏对初中留守儿童的研究,缺乏将三者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的研究。本研究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视角,以初中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初中留守儿童感恩行为、感恩归因以及移情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移情在感恩行为、感恩归因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三者所具有的内在关系,然后根据本研究发现的特点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本研究对帮助初中留守儿童形成正确感恩归因、产生更多感恩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自编的《初中留守儿童感恩行为问卷》与《初中留守儿童感恩归因问卷》,具备良好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作为本研究的测量工具。 (2)不同性别初中留守儿童在感恩行为的助人行为维度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感恩归因总分以及知恩图报型、别有用心型维度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移情总分以及认知移情、情感移情维度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上均为女生得分高于男生。 (3)不同年级初中留守儿童在感恩行为总分以及回报行为、公益行为维度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都是初一、初二留守儿童得分高于初三留守儿童;在感恩归因的理所当然型维度上,初三留守儿童得分高于初一留守儿童,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4)父母在外务工情况不同的初中留守儿童在感恩行为的回报行为和助人行为维度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感恩归因的知恩图报型维度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情感移情维度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都为母亲在外务工的初中留守儿童得分低于其他类型的留守儿童。 (5)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初中留守儿童在感恩行为的公益行为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现为家庭经济情况差的初中留守儿童得分均高于家庭经济情况好及一般的初中留守儿童。 (6)初中留守儿童感恩行为以及助人行为、公益行为两个维度与感恩归因的理所当然型呈显著负相关,与感恩归因及其知恩图报型呈显著正相关。 (7)初中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及其回报行为、助人行为、公益行为这三个维度与移情及其认知移情、情感移情这两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8)初中留守儿童的移情及其认知移情、情感移情两个维度与感恩归因及其理所当然型、知恩图报型、别有用心型三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9)移情在初中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和感恩归因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初中留守儿童 感恩行为 感恩归因 移情 关系 中介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1 问题的提出11-13
- 1.1 选题的缘由11-12
- 1.2 研究的意义12-13
- 2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13-15
- 2.1 社会规范理论13
- 2.2 归因理论13
- 2.3 认知情绪理论13-15
- 3 研究综述15-27
- 3.1 感恩的研究综述15-18
- 3.2 归因的研究综述18-21
- 3.3 移情的研究综述21-25
- 3.4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新意25-27
- 4 研究构想27-29
- 4.1 研究目的27
- 4.2 研究对象27
- 4.3 研究假设27
- 4.4 研究方法27-29
- 5 初中留守儿童感恩行为问卷的编制29-35
- 5.1 初测问卷的编制29
- 5.2 初测对象29
- 5.3 统计工具29
- 5.4 初测问卷的结果与分析29-33
- 5.5 正式问卷的形成33-35
- 6 初中留守儿童感恩归因问卷的编制35-39
- 6.1 初测问卷的编制35
- 6.2 初测对象35
- 6.3 统计工具35
- 6.4 初测问卷的结果与分析35-38
- 6.5 正式问卷的形成38-39
- 7 初中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研究39-43
- 7.1 研究目的39
- 7.2 研究对象39
- 7.3 研究工具39
- 7.4 统计工具39-40
- 7.5 结果与分析40-43
- 8 初中留守儿童感恩归因的研究43-47
- 8.1 研究目的43
- 8.2 研究对象43
- 8.3 研究工具43
- 8.4 统计工具43
- 8.5 结果与分析43-47
- 9 初中留守儿童移情的研究47-51
- 9.1 研究目的47
- 9.2 研究对象47
- 9.3 研究工具47
- 9.4 统计工具47
- 9.5 结果与分析47-48
- 9.6 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初中留守儿童移情的差异48-51
- 10 初中留守儿童感恩行为、感恩归因与移情的关系51-57
- 10.1 初中留守儿童感恩行为与感恩归因的研究51-52
- 10.2 初中留守儿童感恩行为与移情的研究52-53
- 10.3 初中留守儿童移情与感恩归因的研究53-54
- 10.4 移情的中介作用检验54-57
- 11 总讨论57-63
- 11.1 调查问卷的编制57
- 11.2 初中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现状57-58
- 11.3 初中留守儿童感恩归因的现状58-59
- 11.4 初中留守儿童移情的现状59
- 11.5 初中留守儿童感恩行为与感恩归因的关系59-60
- 11.6 初中留守儿童感恩行为与移情的研究60
- 11.7 初中留守儿童移情与感恩归因的研究60-61
- 11.8 移情的中介作用61
- 11.9 教育对策61-63
- 12 本研究的结论和存在的不足63-65
- 12.1 本研究的结论63
- 12.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63-65
- 参考文献65-71
- 附录71-79
- 致谢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渠东玲;;高校大学生感恩心理的缺失与教育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2 林颖;李诺;李军;;小学生学业归因倾向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3 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1期
4 孙煜明;考试成败结果的复合原因、情感反应和行为决定试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唐喜梅;卢清;;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10期
6 李文萍;;小学生感恩行为现状与培养策略的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海珠中路小学为例[J];教育导刊;2012年10期
7 孙华平,董会芹,任朝霞,程学超;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归因的比较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8 黄俊霞;周春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吴晓玮;葛明贵;;初中生社交归因学业成绩与同伴交往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11期
10 陈少华,郑雪;亲社会情境中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苗苗;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7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70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