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内涵及模板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17:07

  本文关键词: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内涵及模板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分银行 学习成果认证 认证单元 模板


【摘要】: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通常称为"学分银行"制度,是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确了学分认证主要要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的概念界定和划分原则,并以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的学习成果互认为例,阐述了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时可能存在的关系,设计了学习成果认证单元模板,最后举例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诠释。
【作者单位】: 国家开放大学教学评估(督导)办公室;
【关键词】学分银行 学习成果认证 认证单元 模板
【基金】: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项目“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号:教职成司函[2012]92号)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有效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与衔接,逐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题之一。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通常称为“学分银行”制度,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沟通与衔接的有效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覃兵;胡蓉;;韩国高等教育学分银行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2 卢小珠;吴卫龙;;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的条件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卢玉梅;王延华;孙静怡;;从资格框架看我国“学分银行”制度中学习成果框架的建立[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11期

4 程千;;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方法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张王豆;;关于成人教育建立学分银行认证支持体系的构想[J];继续教育;2011年05期

6 董秀华;;教育资历框架的比较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7 杨立峰;滕丽莎;;终身教育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对策研究[J];云南电大学报;2011年01期

8 朱玫林;张健;;对高职院校间开展学分互认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年3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涛;赵枝琳;;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银行制度的路径探析——基于韩国学分银行体系的发展与运作[J];成人教育;2011年09期

2 陈晶晶;陈龙根;;韩国学分银行制及其对我国构建完全学分制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0年08期

3 齐航;;北京市建立学分银行的理论与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1年02期

4 邱萍;张蕊;;韩国“学分银行”成功要素分析及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5 汤诗华;毕磊;朱祖林;郭允建;;我国学分银行研究与实践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05期

6 史新华;农丽萍;黄汉明;梁毅;谭晓莉;;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方式改进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05期

7 白炳贵;;学分银行:企业员工培训的制度创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丁鹏;;学分银行:构建继续教育立交桥的基石[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易长发;;关于我国成人高教学习成果互认与转换模式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陈清洲;;实现我国成人高教学习成果互认的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秧琼;基于知识体的资历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衡播;武汉城市圈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杜社玲;韩国、欧洲学分银行实践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琚超;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与学分互认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荣琳;江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分银行制建立及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杨聪旖;高校学习能力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朱宁;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春晓;“学分银行”对学生学习方式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曾凤杰;英国成人教育学分互认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程世沙;基于个性化教育的自考学分银行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郭艳霞;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红;;大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刍议[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刘超;高益民;;作为终身学习评价体系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3 李建忠;;南非国家资格框架的发展与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 黄健;;学分银行:实现终身学习理想的重要途径[J];成才与就业;2009年17期

5 潘陶;“学分银行”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8期

6 俞佳飞;;终身教育视角下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成协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综述[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卢小珠;吴卫龙;;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的条件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李艳岭;;上海开展“学分银行”教学改革工作的启示[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高志敏;崔铭香;贾凡;;我国成人教育的十大成就、十大问题与十大对策[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陈龙根,陈世瑛;人才培养柔性化与“学分银行”[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澳利;;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2 康乃美;叶必锋;;远程教育实施“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3 陈晶晶;;基于学分银行的完全学分制构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齐航;;北京市建立学分银行的理论与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1年02期

5 杨黎明;;从韩国学分累积制度看我国“学分银行”构建[J];上海教育;2008年05期

6 钟名诚;;韩国“学分银行”保证公民终身受教机会[J];上海教育;2008年05期

7 汤书波;陈梅艳;李志平;;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设计方案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8 ;欧洲学分体系中ECTS和ECVET的分析与启示[J];职教论坛;2011年22期

9 陈畅;;远程开放教育管理系统的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2期

10 ;动向[J];教育与职业;2007年3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康淼 孟昭丽;闽建“学分银行”“课程超市”促终身教育[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苏军;申城构筑立体化终身教育平台[N];文汇报;2008年

3 刘明;发达的教育:韩国全社会重视的结果[N];中国社会报;2004年

4 刘茗;韩国:全社会全民族重视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窦现金;韩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启示[N];学习时报;2007年

6 记者 苏军邋通讯员 焦苇;上海年内办四十六件教育实事[N];文汇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钟伟;“数字化学习港”:让学习没有障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孟昭丽 刘卓;福建构建城乡社区教育网络[N];中国社会报;2008年

9 玉 溪;教育部部署明年八项重点工作[N];中国教师报;2004年

10 记者 任丽梅;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明确[N];中国改革报;2010年



本文编号:720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720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7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