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自由教育课程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23 07:24
本文关键词:阿德勒自由教育课程思想探析
【摘要】: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一次大的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需要与时俱进。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大学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因此,面对当前社会的新时期新变化,吸收借鉴他国已有的教育课程理论是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必须重视的课题。 阿德勒的自由教育思想是出现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永恒的原则作为一个课程教育思想的核心。出现永恒主义教育是适应社会的需求。阿德勒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本性,因为人性是不变的,教育的性质也是不变的,人性即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教育即把人塑造成人。阅读经过长时间历史检验的人类经典著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知识的本质。对阿德勒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阿德勒自由教育课程的理论背景、以及永恒主义和自由教育之间的渊源进行研究,指出了自由教育思想所具有的悠久历史渊源,论述自由主义的课程教育思想在历史推进过程中的继承和发展;并分别从永恒的人性观,永恒的社会观,永恒的实在观三大方面来论述阿德勒自由教育课程思想的理论基础,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加深我们对阿德勒课程思想的认识,能够有更好的借鉴作用。论文在分析阿德勒课程教育理念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其课程思想进行分析,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理性,课程设置是经典名著阅读、注重语言的学习,组织形式是师生互动,以平等会话为基础、互相交流,课程实施是通过理智训练,系统的介绍了阿德勒的课程观思想。并通过圣约翰学院的实践来较为全面的对阿德勒的课程教育理念进行研究,对永恒主义教育思想更为明确。根据对阿德勒课程思想的分析,客观来说包括积极和消极方面,倡导通识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强调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自由教育重视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同时缺乏兼容并蓄,不注重实用科学;理论基点错误,割裂了事物之间联系、变化和发展,只强调恒定的情况,宣扬双重教育理论。从自由教育思想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如强调读书和讨论,通过学习和研究,以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能提高个人素养;完整的课程体系把“名著”作为课程和教材,强调理智的培养和训练,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自由教育也具有基本性和奠基性,为人的未来发展的需要奠定基础。 对阿德勒的自由教育课程思想进行解读分析,其最终目的是强调阿德勒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在当前正在试验推行的素质教育改革中能够融合和应用阿德勒的课程设置思想,着力从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的改变上,从教育课程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上开辟新视角,以此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自由教育 永恒主义 课程 教育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2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引言10-16
- 一、 研究的缘起10-11
- 二、 研究现状11-13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4
- (一) 研究目的13
- (二) 研究意义13-14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14-16
- (一) 研究思路14
- (二) 研究方法14-16
- 第一章 阿德勒自由教育课程的思想渊源16-21
- 一、 阿德勒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6-17
- 二、 阿德勒自由教育课程的理论背景17-21
- (一) 古希腊先哲的教育思想17-18
- (二) 永恒主义的教育思想18-19
- (三) 自由教育思想19-21
- 第二章 阿德勒自由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21-25
- 一、 永恒的人性观思想21-22
- 二、 永恒的社会观思想22-23
- 三、 永恒的实在观思想23-25
- 第三章 阿德勒自由教育思想的课程安排25-38
- 一、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理性25-27
- 二、 课程设置:经典名著阅读27-31
- (一) 经典名著阅读28-30
- (二) 注重语言学习30-31
- 三、 组织形式:师生互动31-33
- (一) 教师与学生31-32
- (二) 教学方法32
- (三) 教师的作用32-33
- 四、 课程实施:理智训练33-34
- (一) 教师通过课程教导学生33
- (二) 教学通过读者和书对话33-34
- (三) 教学需要严格34
- 五、 课程实践:以美国圣约翰学院为例34-38
- (一) 阿德勒教育思想在圣约翰学院的实践35-37
- (二) 阿德勒教育思想的实践启示37-38
- 第四章 阿德勒自由教育课程的评价38-43
- 一、 积极方面38-39
- (一) 倡导教育公平性38
- (二) 强调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38-39
- (三) 重视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39
- 二、 消极方面39-43
- (一) 缺乏兼容并蓄39-40
- (二) 理论基点错误40-41
- (三) 宣扬双重教育理论41-43
- 第五章 阿德勒自由教育课程思想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43-47
- 一、 强调读书和调研44
- 二、 强调完整的课程体系44-45
- 三、 强调理智的培养和训练45-46
- 四、 强调素质教育的基础性46-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晨;赫钦斯自由教育思想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施晓光;;为“理性人和民主社会”的高等教育——赫钦斯的《美国高等教育》思想辨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3期
3 王卫华;;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概述[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张家勇;朱玉华;;美国圣约翰学院通识教育实践模式[J];大学(学术版);2011年07期
5 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6 续润华;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课程论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邓密;;永恒主义视角下的大学人文素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8 李菲;;试析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观——对赫钦斯、阿兰、阿德勒教育哲学观点的再认识[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天怀;美国教育宣言的课程与教法简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10 陈素清;冯梦阳;;美国“名著运动”探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年11期
本文编号:723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72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