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诗性的世界—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05:04

  本文关键词:诗性的世界—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现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想象 现实 互渗 理解儿童


【摘要】:儿童的世界是诗性的世界。在诗性的儿童世界里,幻想的和现实的、主观的与客观的、心理的与物理的、人为的与自然的、思维的主体与思维的对象等等都成为互渗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诗性的儿童世界是怎样的,,成人在这个世界如何自处,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收集首先采用开放式访谈法向身边26位熟人展开。一次访谈后我将整理的案例请她们阅读并再次访谈。在熟人访谈的基础上,对20位陌生的幼儿教师及家长进行半结构式的访谈。同时,采用观察法对3位小于5岁的儿童的一日生活进行观察,收集相应案例。除此之外,还对现象学著作、儿童文学作品、网络、儿童真人秀节目中的相关案例进行了收集。研究共收集116个案例,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论文首先解决了什么是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问题。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认为儿童在无意识状态下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出的内在情状(如梦、假装、无根据的信念、错误的记忆、想象等)与客观存在的事物、真实发生的事件、具体的生活环境以及合乎客观的情况等的现实的界限不明的情况均为儿童想象与现实的互渗。 随后就儿童想象与现实的互渗中儿童的情绪体验、内容表达将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大致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儿童所喜爱的角色(如游戏角色、动画角色等)与自我的相互渗透;恐惧、不安的想象与当下现实境况的相互渗透;儿童的愿望与当下现实的相互渗透;儿童对世界的感性认识与客观世界互渗以及儿童想象的随意发挥。这些类型有时单独呈现,有时同一互渗事件中包含几种类型的特性。 接着从心理视角对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原因进行了探析。首先是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它是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根本原因。由于儿童的现实性监测错误,也常常导致儿童将想象事件当做真实发生的事件。又因为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建构的过程,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朴素的,这些朴素的认识使得儿童易将其感性认识与客观世界冲突。最后儿童行为方式总是受“快乐原则”支配,因而在认识事物时总遵循“我向思维”的原则,且言谈中不切实际的内容因没有健全的“超我”的稽查,而更显随意。 最后,研究试图回答“面对儿童想象与现实的互渗时,成人应如何自处这一问题”。这部分介绍了当下成人对待儿童互渗行为不当的态度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成人捍卫儿童诗性世界的应有态度及行为方式。 教育是爱的事业,理解的事业。理解儿童应从我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着手,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前提是老师对儿童的行为能够进行恰当的解读,理解儿童,与儿童正确对话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真正满足儿童的需要。
【关键词】:想象 现实 互渗 理解儿童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部分11-29
  • 第1章 导论11-29
  • 1.1 选题的故事11-15
  • 1.1.1 “这不就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吗?”——这是孩子什么样的年龄特点?11-13
  • 1.1.2 “干预还是不干预?”——面对儿童想象与现实的互渗,成人应该怎么办?13-14
  • 1.1.3 “夜猫子来了!”——成人对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特点的运用对吗?14-15
  • 1.2 研究意义15-16
  • 1.2.1 理解的意义15
  • 1.2.2 实践的意义15-16
  • 1.3 文献评述及问题反思16-24
  • 1.3.1 已有研究综述16-22
  • 1.3.2 已有研究评述22-23
  • 1.3.3 我的反思与问题23-24
  •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24-25
  • 1.4.1 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现象是怎样的?24
  • 1.4.2 儿童为什么会产生想象与现实的互渗?24-25
  • 1.4.3 我们是如何对待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事件的?25
  • 1.5 研究方法25-29
  • 1.5.1 获取资料的方法25-27
  • 1.5.2 分析资料27-28
  • 1.5.3 文本写作28-29
  • 第二部分29-64
  • 第2章 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概念29-37
  • 2.1 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概念辨析29-35
  • 2.1.1 想象与现实的定义29-32
  • 2.1.2 想象与现实互渗的概念辨析32-35
  • 2.2 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流程分析35-36
  • 2.3 小结36-37
  • 第3章 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类型37-57
  • 3.1 喜爱的角色与自我的碰撞37-42
  • 3.1.1 被 “吃掉”的玩具38-39
  • 3.1.2 “不要踩我的尾巴”39-40
  • 3.1.3 “惹我光头强,揍你没商量”40-42
  • 3.2 恐惧、不安的想象与实际境况的相遇42-48
  • 3.2.1 “大灰狼来了,快跑!”42-43
  • 3.2.2 “老师把我绑起来,关黑屋子里”43-46
  • 3.2.3 “画里有个老婆婆和我说话”46-47
  • 3.2.4 “钟毅浩又打我了!”47-48
  • 3.3 愿望与现实的重叠48-51
  • 3.3.1 “妈妈,老师喂我吃药,全班小朋友都给我加油!”48-49
  • 3.3.2 “爸爸回来了!”49-50
  • 3.3.3 “老师,你怎么还穿烂裤子?”50-51
  • 3.4 感性认识与客观世界的冲突51-53
  • 3.4.1 “吃了籽籽肚儿里要长芽芽”51-52
  • 3.4.2 “我鼻子流血了”52-53
  • 3.5 儿童想象的随意发挥53-55
  • 3.5.1 “我们打走了大黑熊”53-54
  • 3.5.2 “日本鬼子把我家房子炸了”54-55
  • 3.6 小结55-57
  • 第4章 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原因分析57-64
  • 4.1 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倾向57-59
  • 4.2 儿童现实性监测错误59-61
  • 4.3 儿童对世界的朴素认识61-62
  • 4.4 儿童对“快乐原则”的遵循62-64
  • 第三部分64-86
  • 第5章 成人对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现象的错待64-74
  • 5.1 我们的态度对吗?65-69
  • 5.1.1 “这有啥子嘛,小娃儿都这样”65-66
  • 5.1.2 “呆、懵、神的孩子很搞笑”66-67
  • 5.1.3 “这个娃娃咋个撒谎喃,一天打胡乱说”67
  • 5.1.4 “我以为娃娃说的是真的”67-68
  • 5.1.5 “果果,现在该干嘛!”68-69
  • 5.2 我们的“干预方式”对吗?69-71
  • 5.2.1 漠然视之——敷衍的回应69-70
  • 5.2.2 “单刀直入”——“假的得嘛,这是游戏”70
  • 5.2.3 “阴差阳错”——质问与责备,常规与礼貌70-71
  • 5.3 我们对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特点的运用对吗?——对恐吓教育的反思71-74
  • 第6章 捍卫儿童的诗性世界74-86
  • 6.1 接受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现象74-76
  • 6.1.1 “我们只是有幸和儿童生活在一起”74-75
  • 6.1.2 体验儿童的心灵75-76
  • 6.2 对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干预策略76-80
  • 6.2.1 追随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世界77
  • 6.2.2 给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时间和空间77-78
  • 6.2.3 保护儿童想象,隐形分离互渗情境78-79
  • 6.2.4 分离互渗角色,走出互渗情境79-80
  • 6.2.5 默默安慰,静静陪伴80
  • 6.3 对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特点的运用80-84
  • 6.3.1 运用互渗角色对儿童进行鼓励80-81
  • 6.3.2 由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引发的家园矛盾的处理81-82
  • 6.3.3 从儿童想象与现实的互渗中体察儿童的需要82-83
  • 6.3.4 在儿童想象与现实的互渗中探寻相关活动生成的可能83-84
  • 6.4 捍卫儿童的诗性世界——任重而道远84-86
  • 第四部分86-88
  • 第7章 研究的反思86-88
  • 结语 理解儿童,从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做起88-89
  • 参考文献89-94
  • 后记94-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伟量;皮亚杰“儿童自我中心主义”概念评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朱光明;陈向明;;教育叙述探究与现象学研究之比较——以康纳利的叙述探究与范梅南的现象学研究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3 林其羿;吴灵欣;程利国;;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想象和现实区分能力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6期

4 杨元花;曹中平;;儿童安全感的发展与培养[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5 李文馥;;涂鸦解析(九)——儿童画与想象力的培养[J];父母必读;1996年09期

6 曾守锤;李其维;;儿童现实性监测的发展及其理论解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7 罗家平;钟毅平;;想象膨胀的发生与抑制[J];心理研究;2009年01期

8 张彤;;西方解释学的历史演进及其最新发展[J];求是学刊;2006年06期

9 林秉贤;;想象与幻想[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10 王小意;范例对幼儿绘画想象影响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729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729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a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