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平等的区域差异及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9 16:00
本文关键词:教育不平等的区域差异及趋势分析
【摘要】:18世纪初期,法国启蒙思想家基于“天赋人权”的思想将“教育公平”赋予“人权”的意义,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的权利。在1990年3月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全民教育宣言》,该宣言提出“每一个人——不论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都应该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的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除了是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之外,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发挥的作用越发凸显出来。教育,以人力资源的形式参与社会生产,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是土地、资本等原始资源的有效补充。同时,教育对于打破阶级固化,推动阶层流动,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教育不平等问题已经成为政府、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研究衡量教育不平等指标的文献的搜集、梳理和提炼,选定了人均受教育年限这一衡量教育结果平等的有效指标,对其进行加工运算后得到反映教育不平等程度的综合指标——教育基尼系数。建立分层线性模型,首先以2012年的数据建立分层线性模型,分析各省市之间的教育不平等的差距是否存在区域性,并引入解释变量,分析教育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其次,建立2003-2012年的分层线性模型,在分析了31个省市在2012年教育基尼系数存在区域的差异性之外,继续探索这种差异随时间的发展变化是否也具有区域性特征,初步得出了东、中、西部这十年教育基尼系数的平均下降速度不同的结论。最后,借鉴经济学理论中的经济收敛相关理论,分别分析全国范围内教育不平等是否存在绝对收敛以及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俱乐部收敛。最后针对问题给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不平等 分层线性模型 区域性差异 收敛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5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研究意义13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13-15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5-21
- 2.1 教育平等理论的研究15-16
- 2.2 教育不平等的测算16-21
- 第三章 分层线性模型21-29
- 3.1 经典统计方法的局限21-22
- 3.2 分层线性模型的原理22-29
- 第四章 教育基尼系数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29-41
- 4.1 变量选择29
- 4.2 数据来源29-32
- 4.3 建立分层线性模型32-41
- 第五章 中国区域教育发展不平等的收敛分析41-52
- 5.1 理论知识41-43
- 5.2 σ收敛分析43-47
- 5.3 绝对β收敛分析47-49
- 5.4 俱乐部收敛49-52
- 第六章 经验总结和建议52-56
- 6.1 国外经验总结52-53
- 6.2 缩小我国区域间教育不平等差距的政策建议53-56
- 附录56-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2 祝梅娟;我国省际间教育投入公平状况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02期
3 王善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J];教育与经济;1997年03期
4 杜鹏;基于基尼系数对中国学校教育差距状况的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年03期
5 顾佳峰;;中国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年01期
6 顾佳峰;;中国基础教育财政收敛性实证研究——基于空间计量视角[J];教育与经济;2008年04期
7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8 孙百才;;测度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教育平等——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9 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10 吴德刚;中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教育发展不平衡性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1999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海彬;中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收敛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4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754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