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男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与心理求助态度关系心理求助污名的中介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7:05

  本文关键词:男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与心理求助态度关系心理求助污名的中介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性性别角色冲突 心理求助自我污名 心理求助公众污名 心理求助态度


【摘要】: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存在一种现象,男性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者普遍偏少.有学者指出男性性别观念对心理求助态度产生着影响,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认为男性应该表现得阳刚、果断,这些也是父母和社会所赞许的男性性格特征,“男儿有泪不轻弹”是对男性的要求,向他人透露或表达个人情感会被认为与男性应该有的性格特点不相符合。 男性在工作和生活上受到这些性别角色期待的影响,工作上要表现的富有竞争性,人际关系上不应该和其他男性太过亲密,个人情感上不要外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种对男性性别角色的要求的环境下,男性在寻求心理帮助的时候,会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因为寻求心理帮助与他们的男性性别角色不相符合.男性会感受到男性别角色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如果男性太过于遵守这些性别角色,那么就会造成性别角色冲突,在性别角色冲突影响下,个体认为寻求心理帮助是一件耻辱的事情,因而对寻求心理帮助的态度变得消极,寻求心理帮助行为会减少。 本文旨在研究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心理求助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检验心理求助污名在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和心理求助态度上的中介模型,检验心理课程对心理求助态度和心理求助污名的影响,考察求助经历在心理求助态度和心理求助污名上的差异。 经过文献综述和问卷研究,本研究证实了心理求助污名在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和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性别角色冲突高的个体会对寻求心理帮助持有一些负性、片面的认知,这些认知导致他们认为寻求心理帮助是一件耻辱的事情,向专业人员表达个人情感是与自己的男性性别特征相违背的,这些负性认识导致他们对寻求心理帮助持有消极态度。参加心理课程会影响到心理求助态度,参加心理课程者与不参加课程者相比,有更加积极的心理求助态度;有过直接求助经历的人与没有直接求助经历的人相比,在求助态度上差异显著,有过间接求助经历的人与没有间接求助经历的人相比,在心理求助态度和心理求助污名上差异显著,家乡、年级在心理求助态度、心理求助污名上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性性别角色冲突 心理求助自我污名 心理求助公众污名 心理求助态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前言10-13
  • 1.1 男性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10
  • 1.2 心理求助污名研究的兴起10-11
  • 1.3 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1-13
  • 2. 理论综述13-24
  • 2.1 男性性别角色研究综述13-19
  • 2.1.1 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13-15
  • 2.1.2 性别角色冲突15-19
  • 2.2 心理求助污名研究综述19-22
  • 2.2.1 心理疾病污名19-20
  • 2.2.2 寻求心理帮助污名20-21
  • 2.2.3 污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1
  • 2.2.4 污名的测量21-22
  • 2.3 心理求助研究综述22-24
  • 2.3.1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概念22
  • 2.3.2 心理求助的影响因素22-24
  • 3. 问题提出24-26
  • 3.1 现有研究的局限24-25
  • 3.2 需要进一步探讨问题25-26
  • 4. 研究设计26-36
  • 4.1 研究目的26
  • 4.2 研究假设26-27
  • 4.3 研究方法27-29
  • 4.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27-28
  • 4.3.2 研究工具28-29
  • 4.3.3 施测过程29
  • 4.4 结果分析29-36
  • 4.4.1 心理课程参加情况在心理求助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上的差异性分析29-30
  • 4.4.2 心理咨询理解度对心理求助态度和心理求助污名的影响30
  • 4.4.3 求助经历在心理求助态度和心理求助污名的差异30-31
  • 4.4.4 年级和家乡在心理求助污名、心理求助态度差异分析31-32
  • 4.4.5 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心理求助自我污名、心理求助公众污名、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32-33
  • 4.4.6 性别角冲突、心理求助自我污名、心理求助公众污名与心理求助态度关系:心理求助自我污名和心理求助公众污名的中介模型检验33-36
  • 5. 讨论36-40
  • 5.1 心理求助污名性别角色冲突和心理求助中介作用36
  • 5.2 心理接触度在心理求助态度和心理求助污名差异性36-37
  • 5.3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心理求助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37
  • 5.4 本研究对实践启示37-38
  • 5.5 研究不足与展望38-40
  • 5.5.1 研究不足38
  • 5.5.2 研究展望38-40
  • 6.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7
  • 附录47-53
  • 附录Ⅰ 样本基本情况调查表47-48
  • 附录Ⅱ 男性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量表48-50
  • 附录Ⅲ 心理求助污名量表50-51
  • 附录Ⅳ 心理求助态度量表51-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锦华;性别刻板印象与性别教育[J];教育评论;2000年06期

2 杨莉莉;王璐;申田;;高校男生性别角色冲突与求助态度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2期

3 聂建亮;;对我国性别刻板印象的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2期

4 卢勤;亢旭东;李旭;;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研究述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吴念阳,董剑桥;中学教师人生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比较[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6 秦启文,余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调查[J];心理科学;2001年05期

7 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8 夏勉;江光荣;;归因、自我效能和社会容认度对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年05期

9 刘fE;佐斌;;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10 江光荣;夏勉;;心理求助行为:研究现状及阶段-决策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764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764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1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