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框架与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2:04

  本文关键词: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框架与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课程 理解 教学设计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呈现出"技能化"、"应试化"倾向,正被异化为烦琐的操作训练。但是,"友好界面"工具软件排斥烦琐操作训练;综合应用排斥孤立碎片化操作技能训练;理解性学习排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了理解而教应该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特性。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择可以分为科学原理、社会学以及信息技术等三个部分。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框架包含理解取向学习的要素;学习环节设计包括获取信息、意义建构和迁移应用;理解取向教学目标包括解释、释疑、应用、洞察、移情和自我认识等层次;关键环节是探索和评价设计。在无锡市一所初中进行的实验研究数据表明,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有效的。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二中学;无锡市新区旺庄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理解 教学设计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促进理解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项目编号:D2011010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教育信息化的社会学批判研究”(项目编号:JUSRP51418B)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由于工具理性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信奉“什么实用教什么”,信息技术课程正被异化为烦琐的操作训练。追求细化、烦琐的操作训练导致学生喜欢信息技术但是不喜欢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改变为了熟练地掌握孤立的操作而教的局面。“当我们摆脱单纯技能训练的藩篱,于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玉琦;;STS视野下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构建[J];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12期

2 钟义信;吴正己;;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反思与重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Z1期

3 陈明选;陈艳;;论基于知识理解的网络课程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4 李松林;杨静;;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整合性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1期

5 陈昌曙;从哲学的观点看科学向技术的转化[J];哲学研究;1994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洁萍;高职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戴永芳;;书法网络传播的价值取向探讨[J];书画世界;2008年06期

3 孙霓;;阅读教学,从心开始——浅谈根据学生认知心理制定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4 戴立云;;专门史课程教学中世界通史知识的融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曹长德;教学过程实质新论[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6 赵培;;大学英语学习自主性与多层次学习资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刘敬伟;;工科高等代数教学中数学直观的培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胡卫平;国外思维培育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9 张丽萍;王嫣;董博清;周增尧;;中美中学生学科知识结构的比较研究——基于概念图评价技术的实验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10 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关士续;;有关科学、技术的三个认知问题[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2001年

2 张景斌;姚未然;;高中数学与其他理科整合课程研究初探[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郑文范;纪占武;;论陈昌曙人工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社会统一的“五元论”[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杨洪云;;用功型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A];2014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会娟;交互记忆系统、学习与创造力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晓锋;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教学资源集成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静;基于多元表征的初中代数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高兰香;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林齐;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及交往实践教育模式的实现[D];上海大学;2011年

9 戴小春;高校课程结构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远芳;运用认知方法网络结构图对高三立体几何复习课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林海兰;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建梅;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徐丽君;苏州市语文中考复习单元重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庞玉忠;探究教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0年

7 曹新;教师课堂话语对学生数学直觉思维影响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尹姗姗;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秦萍;二期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枫;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小学数学整体结构教学研究”课题组;小学数学整体结构教学的实验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8期

2 李克建;;为理解而教学[J];上海教育;2006年09期

3 叶志宏;;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对《中国法制史》网络课程设计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箭;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师大出台信息技术建设重要举措“数字大学”已不遥远[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04期

2 刘霓;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澳大利亚图书馆工作[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3 刘式辉,陈豪;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创新学习精神[J];人民教育;2000年08期

4 刘刚;从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谈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5 李金昌;论现代信息技术对统计的十大影响[J];中国统计;2000年12期

6 薛维明;面向新世纪 编好信息技术教材[J];常熟高专学报;2000年06期

7 冯沈萍;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实习归来话信息技术[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中小学必修信息技术[J];知识经济;2000年01期

10 李山;;怎样面对信息技术对教师提出的挑战[J];教育仪器设备;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邢程;李玉梅;邵伟;余敏;吴克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4 张卓星;朴姬顺;;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法的探析——信息技术型学与教的方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5 苏兴亚;;浅谈计算机的普及与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马跃文;;信息技术教学和与其他课程和谐整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7 郑迅;;用更广泛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以录制视频活动为例[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吴鹏飞;;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自己——浅析办好传统网络媒体亟需应对的问题[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工作年会网络时代文献信息的传统与现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3年

9 钟淑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琳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运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林卫民;学科与信息技术的交错[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赵凯;信息技术教学要率先实现整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3 宋树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十大误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王涛邋李建 彭利国;禹城利用信息技术巧降耗[N];德州日报;2007年

5 安康市第一小学 王家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N];安康日报;2007年

6 英山县杨柳湾镇东庄畈小学 陈更新;农村小学应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N];黄冈日报;2008年

7 廊坊六小 刘永军;信息技术之教学浅谈[N];廊坊日报;2008年

8 大方县第二中学 刘海;浅析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N];毕节日报;2009年

9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 戴爽;营造环境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应用[N];通信产业报;2000年

10 九江外国语学校 李艳;信息技术与术科课程的整合[N];九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4 胡新丽;信息技术对政府环境决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张春玲;信息技术的经济效应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6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齐晓云;信息技术融合及其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黄晓春;碰撞与融合:信息技术嵌入政府部门运作的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9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孝全;国家在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丽清;文化变革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潘勇;湖北省重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与教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春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江陆堂;基于信息技术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靳琳;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析[D];天津大学;2007年

6 隋丹;《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方向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熊铁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间的协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蔡丽;新课改背景下西安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辉;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学习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振中;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65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765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a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