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延安鲁艺教育方针的沿革及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17 16:24

  本文关键词:延安鲁艺教育方针的沿革及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延安鲁艺 教育方针 历史沿革 艺术教育


【摘要】:延安时期鲁艺的教育方针在不同阶段一直处于调整和变化之中,这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原因。延安时期鲁艺教育方针变革情况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初创期"、"‘关门提高’期"和"整风以后的调整期"。对延安鲁艺教育方针变化情况进行梳理和反思,可以发现在艺术教育中处理好"普及"与"提高"尤为关键,鲁艺教育方针出现的"关门提高期"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鲁艺的艺术教育思想在中国现当代时期的艺术教育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艺术教育方针的变革值得反思,对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
【关键词】延安鲁艺 教育方针 历史沿革 艺术教育
【基金】:鲁迅美术学院科研项目“延安鲁艺艺术教育方针研究”(2011lmlr06)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创立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的第一所艺术院校,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才,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我国现代的艺术教育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延安鲁艺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原因,有必要对其进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陈望衡;;炫目的学术景观:美育的凸起——20世纪初社会转型之际美学现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徐纪阳;;“鲁迅传统”的对接与错位——论光复初期鲁迅在台传播的若干文化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卢文婷;;破碎的身/影:续写与对话——《野草》与德国浪漫主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陆学莉;;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的嬗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武卓斐;;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之“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张连银;;明代科场评卷方式考——以乡、会试为考察对象[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9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10 吴元康;;1921年初《新青年》同仁之间几则通信的时间问题[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晴;;论人物纪念馆的人文精神[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哈迎飞;;论鲁迅的家族意识[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姜彩燕;;鲁迅与实用主义儿童教育思想[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京华;;普罗文学的政治性和世界性——重读小林多喜二《蟹工船》兼论20世纪30年代中日左翼文学的同时代性[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易彬;;杂文精神、黑暗鬼影与死火世界——鲁迅与穆旦比较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丽丽;鲁迅与《萌芽月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丽凤;鲁迅与台湾文学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慧琴;对艺术教育审美功能的再认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杨芳;浅谈艺术教育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黎韵,严春子;试论家庭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4 蒋芝英;朗格论艺术教育[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孟抗美;文学在艺术教育中的功能实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彭时代;论大学艺术教育改革[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7 毛巍蓉;当代艺术教育的功能和目的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陈见东;一般创造力和设计艺术教育[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1期

9 李昱春;试论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J];克山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10 纪建功;切实加强高师艺术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艺术教育;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辉;;浅谈艺术教育中的以人为本[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2 卢兼兼;;民族化、国际化与艺术教育的改革走向——读金光《艺术与文化》[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李俊;;管窥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4 周婕;刘五华;;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艺术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蒋万海;;浅谈学院的艺术教育[A];中国演员(2009年第4期总第10期)[C];2009年

6 林戈尔;;浅谈艺术教育基本规律[A];中国演员(2012年第4期总第28期)[C];2012年

7 彭吉象;;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A];“卧龙人生”文化讲演录(第二辑)[C];2012年

8 刘佳;刘斯荣;;基于环境艺术教育下的情感培养[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9 董晓红;;搭建科学和人文融合的桥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透视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10 徐英;;艺术教育“两种人才模式"培养的理论构想[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剑生邋李宝成 詹传机;激活乡村艺术教育[N];福建日报;2007年

2 郭扶庚;教育部为中小学艺术教育正名[N];光明日报;2007年

3 通讯员 李二红 官鹏;浠水县加强艺术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N];黄冈日报;2007年

4 王敏 王丹;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N];铁岭日报;2007年

5 安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樊光矢;职校教师如何看待艺术教育[N];安康日报;2007年

6 李济州;以艺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可行[N];中国艺术报;2008年

7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黄宗贤;艺术教育:30年变革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侯丽;加强艺术教育传承与创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于炳信 郑金芝 孙继来;艺术教育蓓蕾绽放[N];淄博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亮;艺术教育不能被“窄化”[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丰;新中国六十年艺术教育的实践进展与理论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贺晓舟;近代中国艺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蓝星;个体艺术智能的发生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常俊玲;回返审美之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迎杰;生成性艺术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达米楼;创造性因素的研究对艺术教育的启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波;美国艺术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殷波;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周伟业;虚实相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平;现象学美学视野下的艺术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志军;艺术教育与人的美学生成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周芳;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肖乐;艺术教育的一朵奇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清媛;中国博物馆艺术教育现状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吴树玉;儿童玩具的艺术教育功能[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张晋红;关于新时期艺术教育的思考[D];山西大学;2005年

8 魏娜;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殷瑛;美善相谐的艺术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敏丽;在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70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870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e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