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慕课”热潮重释:现实困境、行动逻辑与文化反思

发布时间:2017-09-23 18:28

  本文关键词:“慕课”热潮重释:现实困境、行动逻辑与文化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慕课 在线课程 在线教育 网络教学


【摘要】:慕课作为在线教育的延伸和拓展,代表着在线教育进入"2.0时代",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进程。"慕课"一词最近在我国教育界频被提及,虽然出现时间很短,但它引领的风潮却声势浩大:国内一些重点大学不断提及"慕课",并加入到慕课联盟中去;普通高校也对慕课跃跃欲试。在一片赞扬之声中,慕课风潮不断升温,因而审思"慕课"是什么,审思慕课引起如此风潮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弊端是什么更显必要。通过分析慕课风潮背后的行动逻辑:商业资本的推动、文化软霸权建立的推动、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及网络教学市场的需求等,我们认为归根结底,技术性工具无法带来高等教育真正的变革,本土教育机制生长点的缺乏难以回应全球化挑战,慕课风潮反映了我国教育界急于求变的心态。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慕课 在线课程 在线教育 网络教学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互联网的普及对传统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教育层面也是如此。当下的“慕课”(MOOCs)即是传统教育受互联网影响的显著案例。“慕课”在我国教育界成为热词,“翻转课堂”、“线上线下”频频被提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甚至称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微翁;让鼠标完成家庭作业[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07期

2 ;海外传媒速览[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4期

3 李桂云,李轩仪;追寻在线教育理想状态——本刊执行主编与东软集团副总裁、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温涛对话[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8期

4 ;国际资讯[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0期

5 刘畅;;台港澳地区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情况的比较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7年05期

6 王宏;;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刘洋;;《真知探索》——教育游戏新世界[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03期

8 冷选英;易斌;;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线教育[J];继续教育;2007年10期

9 尹小平;贺明华;;论在线教师的专业发展[J];软件导刊;2006年14期

10 ;Sun公司携手奥鹏教育中心创建Sun中国在线教育管理学院[J];计算机与网络;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铭;;QTI标准在考试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口市川汇区电大 靳旭;网络在线教育的发展[N];河南日报;2004年

2 记者 盛李锐;市干部在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N];马鞍山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赵正;“不见面”需求隐现在线教育借机突围[N];中国经营报;2009年

4 徐启生;美国“在线教育”迅速发展[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孟群舒;新东方上市在线教育张开钱袋[N];解放日报;2006年

6 记者 红娟;中小学在线教育产品亮相BIBF[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罗添;在线教育为何开花易结果难[N];北京商报;2007年

8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田学科;享受虚拟世界的便利[N];科技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何源;坚守传统在线教育[N];计算机世界;2005年

10 刘洋;在线教育提振新东方[N];财经时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汪晓斌;在线教育商业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赖珍珠;在线教育经营模式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3 殷爱武;我国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研究与思考[D];山东大学;2006年

4 韦军;基于COM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5 张秀梅;高校网络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孔燕;美国K12在线学习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维菊;美国南部地区虚拟学校建设与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杨;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夏晓;电大远程学习者学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6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06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4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