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分析及干预对策
本文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分析及干预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现象,探讨其干预对策。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835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其中300名新生的适应情况及适应调整期。结果:835名大学新生中,241名有不同程度的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偏执、强迫、退缩、攻击、性心理、依赖、冲动、精神病倾向症状;300名新生中,227名新生初期对大学生活表现出不适应(75.67%);经过三个月以上调整仍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有25名(8.33%)。结论: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影响因素很多,应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特别是中医心理整体干预作用。
【作者单位】: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关键词】: 大学新生 适应不良 干预对策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适应,在心理学上一般指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的要求相符合,这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大学新生处于青春转折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具有幼稚和成熟的两面性,适应问题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活以及其后的职业生涯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1]。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菊芝;陈芙蓉;黄金银;;高等职业院校护生学校适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年18期
2 龚霞光;唐雪枚;;团体箱庭疗法对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干预效果持续性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1期
3 郭梅英;张平;张玉英;;大学新生适应与安全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4期
4 冯淑秀;李德海;武娇;蒙衡;陈辉;;武汉市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年03期
5 郭秀丽;姜峰;;大学新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校医;2010年02期
6 黄文锋,徐富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7 龚权;齐桂;张昊;黄江荣;;综合性大学护理专业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源琳;冯维;;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田淑梅;何永明;;城市公交青年司乘人员工作满意度及相关因素分析[J];城市公共交通;2008年06期
3 吴文峰;包文婷;;人格与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4 尹翔燕;孙宏玉;;护理硕士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学习适应性影响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年06期
5 莫娟婵;吴炜玲;全鹏;;生命意义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6 鲁琦;;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差异[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耿笑微;孙宏玉;郑修霞;;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学习适应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9年02期
8 郭瑛;徐玲;邵瑜;;护理高职生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年17期
9 曾凡敏;;5.12汶川大地震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10 赵淑娟;王卫平;刘名萍;耿楠;安文秀;姜峰;;团体心理辅导对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效果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倩;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归因风格对大专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佳羽;工读学校学生学校适应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3 张文悦;大学生群体抑郁分布及早期干预有效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彭熙;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类员工工作压力、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文芳;中学生主动性人格特点及其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卓;高三学生考前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研究及其与考试成绩的关系[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高婷;心理训练对心理应激大鼠血清蛋白质谱特征的影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8 张美艳;大学生人格特质、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济南大学;2010年
9 李俊;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印;大专护生专业认同、学习适应性和自我效能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吕素珍,程斯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谢金梅;;“90后”大学新生存在的问题及与其相适应的入学教育方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4 汪隽;樊嘉禄;潘和平;;社会支持和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年03期
5 郭瑛;徐玲;邵瑜;;护理高职生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年17期
6 于晓波;;大学新生适应性与人格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7 陈宝佳;许爱华;刘志宏;;团体箱庭疗法在解决大学生寝室问题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0期
8 于琪;任志梅;;本科新生适应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9期
9 包文婷;;大学新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10 栗玉楠;;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高校的应对路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佘丹丹;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及适应不良群体的干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吴剑;影响大学生适应的心理冲突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美会;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新生工作[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2 李少游,李波波;大学新生的某些心理矛盾及其调整[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01期
3 陆小云;大学新生的心理透视及调适[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陆小云;大学新生的心理透视及调适[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1年01期
5 常艳娥;论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与入学适应[J];求索;2002年05期
6 王才康;大学新生生活困扰的初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年01期
7 阮鹏;大学新生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预防[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杨红焱;网络时代大学新生的个性特征及行为引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S1期
9 张宏卫;任光圆;;大学新生的心理状态特征及教育对策[J];浙江医学教育;2005年02期
10 常逢锦;常逢佳;;大学新生应激的产生、影响及应对方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玉华;杨全芝;任慧玲;潘艳;;农村与城镇生源大学新生结核菌易感性初探[A];2007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王丽;胡英君;;大学新生身心困扰的调查分析及对策[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凤娥;;大学新生适应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胡继红;;2000级大学新生学习心理自测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徐银儿;陈毓麒;;140例大学新生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高山川;;大学新生应付应激事件的影响因素[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郭志平;潘燕;李正中;;大学新生锻炼行为《阶段变化问卷》的检验及应用[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玉凤;;大学新生的文化震荡研究——对六名大学新生的个案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潘娜;;2794例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博宇;贾玉梅;;综合性大学新生个性特征调查[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娟;确保贫困大学新生入学“一个也不能少”[N];桂林日报;2007年
2 廖柏衡 记者 庞莹 郑先聪;达州 千余名大学新生将获资助[N];四川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杨彬;希望工程捐助农村特困大学新生[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萧濂;大学新生请准备好[N];光明日报;2005年
5 肖玉保 吴铎思;大学新生忧虑症不可小视[N];工人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王晖;大学新生何时心理断乳[N];河南日报;2005年
7 章闻天;大学新生:心理准备得如何?[N];辽宁日报;2002年
8 实习生 旷炎军;大学新生最关心什么?[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王淑军;大学新生你准备好了吗[N];人民日报;2001年
10 实习生 宋潇茵 记者 张平阳;大学新生须过“三关”[N];西安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薛娟;我国聋人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2 贺晓玲;大学新生角色转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娟;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4 吴雨涵;中美大学新生教育比较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5 李洪娟;大学新生自悯、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璐;大学新生环境适应教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7 王勇;适应与超越:大学新生角色转换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季丽;支持性团体治疗对大学新生焦虑的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李利薇;大学新生安全感、心境与适应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建鸿;大学新生应对灵活性类型的界定及其与入学适应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23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2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