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MOOC背景下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27 21:33

  本文关键词:MOOC背景下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MOOC 高等教育 社会流动


【摘要】: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自2012年诞生起便风靡全球。MOOC的出现对传统高等教育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文章主要探讨MOOC的出现对高等教育社会流动的作用及影响。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MOOC 高等教育 社会流动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即由较高社会地位转移到较低社会地位或者由较低社会地位转移到较高社会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实现社会流动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着,但教育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有重要的作用。当代社会已步入“学历化”社会,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已成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红中;刘志民;;中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2 谢作栩,罗奇萍;闽、湘、川3省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初步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4年03期

3 文东茅;;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学业及就业的性别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4 余小波;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英;区域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选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罗兴根;教育平等与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两种态势[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方金友;;当代安徽社会阶级阶层的演进[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5 成祖松;;农民流动的制度惰距特征与制度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6 江小容;;新农村建设思路下的农民工群体贡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7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8 吴新生;晋新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9 吴秀娟;;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10 曹明贵;黄新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航;;家庭环境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的调研报告[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杨迎秋;;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帅;魏建;;村民自治的挑战:空心化、村干部激励不足与自治行政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蒋美华;柴丽红;;女性商业服务业员工的职业变动[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蒋美华;;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内女性办事人员的职业变动[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胡建国;;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体系的性别建构[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宋圭武;;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与思考:以甘肃为例[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赵聚军;;福利刚性、市场、区域差距与人口结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海峰;;高考改革:公平为首还是效率优先?[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2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6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耿百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唐海龙;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京京;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姜一蕾;关于在义务教育中实施市级统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宏伟;政府在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芦杰;基于生态足迹的黑龙江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李丽;论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平;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整合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方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改革的根本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马丁·英斯;冯李];钟周;;国际化视角下的德国“卓越计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3 翁文艳;日本学校教育中的平等与不平等问题的考察——日本教育社会学者偱谷刚彦的观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4 余小波;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拥军;;农村社会流动的考察——教育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2 王造兰;;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意义[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11期

3 胡振京;;性别视角中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摭探[J];教育科学;2009年03期

4 陈良;;社会流动的教育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刘昕;;教育公平性滑落 社会流动受限制[J];发展;2005年12期

6 钟洁玲;;教育公平与社会流动[J];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08期

7 彭拥军;;教育对农村人口社会流动能力的影响——基于阶层背景实证材料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8 贺素华;;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流动机制的考察[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黄海荣;;教育在社会流动再生产机制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08年14期

10 游河;;教育的阶层差距与社会流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科莉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代际社会流动,仅仅是家庭的事吗[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孙立华;教育与社会流动的机制[N];经济观察报;2004年

3 杨朝清;勿让“积分入学”影响教育社会流动[N];中国妇女报;2013年

4 青连斌;教育公平是合理社会流动的保证[N];学习时报;2005年

5 青连斌;教育公平是合理社会流动的保证[N];贵阳日报;2005年

6 梁发芾;应努力做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N];中国信息报;2004年

7 台湾作家 学者 薛仁明;轰然欲塌,岂止西方?[N];东方早报;2012年



本文编号:932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32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5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