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青少年手机上网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3:35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手机上网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手机上网 应付方式 人际交往能力 大五人格


【摘要】:本文随机选取了南京市1400名年龄从12岁到25岁的青少年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手机上网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研究问卷》,调查了当今青少年手机上网行为和应付方式、人际交往能力及人格特征现状,有效问卷1122份,对调查结果进行人口学差异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了青少年手机上网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研究结论如下: (1)青少年手机上网的平均网龄为3.89±2.38年,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2.30±2.47个小时,手机已成为青少年上网的主要途径之一,但个人电脑和家庭电脑仍是青少年上网的最主要途径。青少年通过手机最主要的上网内容是进行互动交流,其他内容按频率依次为信息获取、休闲娱乐和网上交易。 (2)青少年手机上网的网龄在家庭所在地、父母状况、家庭经济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段和手机价位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年级高、来自城市、父母均不健在等情况、家庭较富裕、手机价位在3000元以上的青少年手机上网网龄较长。 (3)青少年平均每天上网时长在独生与否、年级段、手机价位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非独生子女、年级高、手机价位在3000元以上的青少年平均每天手机上网的时间较长。 (4)青少年手机上网的内容在人口学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年级高、手机价位在3000元以上的青少年网上交易活动较多;女生、非独生子女、年级高、来自乡镇或农村、手机价位在3000元以上的青少年手机上网互动交流活动较多;非独生子女、年级高、手机价位在3000元以上的青少年手机上网获取信息的活动较多;独生子女、来自城市或乡镇、家庭较富裕或一般、手机价位在3000元以上的青少年通过手机上网进行休闲娱乐的活动较多。 (5)通过手机上网更多地进行信息获取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在生活事件中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而更多地进行网上交易和休闲娱乐的青少年更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 (6)在手机上网时偏爱信息获取活动的青少年人际交往总能力更强且在人际交往中更倾向于主动交往并且善于解决和管理交往中的问题和冲突;偏爱休闲娱乐活动的青少年人际交往总能力更强且在人际交往中更倾向于主动交往并且在交往中更善于为对方提供情感支持;偏爱网上交易活动的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地表露情感、表达自己。 (7)高神经质的青少年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网上的时间更多,更喜欢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交流和网上交易;高外向性的青少年接触手机上网更早,更喜欢通过手机上网获取信息;高开放性的青少年网龄更长,更少地进行网上交易和网络的互动交流;高宜人性的青少年接触手机上网更晚且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网上的时间更少,也更少地进行网上交易、信息获取和休闲娱乐活动,即高宜人性的青少年更少地接触手机上网这一活动;高责任心的青少年更少地通过手机上网进行休闲娱乐。
【关键词】:青少年 手机上网 应付方式 人际交往能力 大五人格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文献综述12-19
  • 1.2.1 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12
  • 1.2.2 手机上网的相关研究12-14
  • 1.2.3 大五人格的相关理论14-16
  • 1.2.4 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研究16-18
  • 1.2.5 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18-19
  • 1.3 实证研究设计19-22
  • 1.3.1 问题的提出19
  • 1.3.2. 研究目的19-20
  • 1.3.3 研究对象20
  • 1.3.4 研究方法20
  • 1.3.5 研究工具20-22
  • 第二章 《青少年手机上网行为量表》的编制22-29
  • 2.1 青少年手机上网行为量表项目的形成22
  • 2.2 正式量表的形成22-28
  • 2.2.1 被试的选取22-23
  • 2.2.2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23
  • 2.2.3 青少年手机上网行为量表项目的确定23-25
  • 2.2.4 青少年手机上网行为量表的信效度25-28
  • 2.3 小结28-29
  • 第三章 青少年手机使用、应付方式、人际交往能力、大五人格基本情况的分析29-54
  • 3.1 研究设计29-31
  • 3.1.1 研究目的29
  • 3.1.2 研究对象29-30
  • 3.1.3 研究工具30
  • 3.1.4 研究程序30-31
  • 3.2 研究结果与分析31-52
  • 3.2.1 青少年手机上网现状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31-39
  • 3.2.2 青少年应付方式现状及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39-42
  • 3.2.3 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及人口学变量差异42-48
  • 3.2.4 青少年大五人格状况及人口学变量差异48-52
  • 3.3 小结52-54
  • 第四章 青少年手机上网行为与其应付方式、人际交往能力、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54-67
  • 4.1 研究设计54
  • 4.1.1 研究目的54
  • 4.1.2 研究方法54
  • 4.2 研究结果及分析54-65
  • 4.2.1 青少年手机上网行为与青少年应付方式、人际交往能力、大五人格的相关性分析54-55
  • 4.2.2 青少年手机上网行为与青少年应付方式、人际交往能力和大五人格的影回归分析55-65
  • 4.3 小结65-67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67-70
  • 5.1 研究结论67-68
  • 5.2 本研究创新之处68
  • 5.3 本研究的不足68
  • 5.4 对未来的展望68-70
  • 参考文献70-73
  • 附录一 调查问卷73-80
  •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0-81
  • 致谢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兵;;论手机上网对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周爱保;茄学萍;刘锦涛;;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3 周楚莉;李金芳;;大学生使用与依赖手机互联网状况调查分析——以三峡大学为例[J];东南传播;2011年07期

4 陈少华;吴颢;谭慧;;论人格对互联网使用的预测作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5 盛红勇;;大学生手机上网与网络成瘾及学习倦怠的综合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7期

6 林晶;郑晖阁;肖盈;;大学生手机上网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J];党史文苑;2012年08期

7 曾凡敏;;藏族中学生应付方式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8 王英春;邹泓;;初中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及其与人格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9 沈永江;;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会心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10 黄明;闫淑楠;;浅谈手机上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本文编号:942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42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