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生活德育的五个基本实践理路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生活德育的五个基本实践理路
【摘要】:新时期,基于对知性德育批判提出的生活德育,虽已倡导十余年,但效果不彰,主要原因是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方法。中国有数千年的德育历史,生活德育是其基本的德育范式:实施礼乐教化,德育生活化;注重小事上磨练,德育日常化;从小学到大学,从事教到理教,德育依照生活的逻辑顺序;从君子到圣人,建构出梯度的道德典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士人以身立范,成为道德建设的中坚;强调读书明理,道德知识通过教材、教学和考试内化在士子的思想体系中。尽管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有许多糟粕,但是生活育德的方法是可取的,值得借鉴,通过传统生活德育实践理路的探寻,以期现代德育找到回归生活世界的路径。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关键词】: 生活德育 知性德育 传统德育 德育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第一代城镇独生子女私德、公德研究”;项目编号:DEA120204
【分类号】:G416
【正文快照】: 前言生活德育理论自1990年代末发端以来,现已成为德育界一个热门话题。1998年张华教授把胡塞尔(E.Edmund Husserl)的生活世界概念引入德育,提出德育应回归生活世界。其后一批学者跟进研究,2000年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召开以德育与生活关系为主题的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冬泉;;生活育德是中国传统德性培育基本范式的回归与超越[J];道德与文明;2006年03期
2 杨国荣;;儒家视阈中的人格理想[J];道德与文明;2012年05期
3 鲁洁;;边缘化 外在化 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J];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4 鲁洁;;生活·道德·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5 钟晓琳;朱小蔓;;德育的知识化与德育的生活化:困境及其“精神性”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5期
6 杨国荣;人格之境与成人之道──从孟子看儒家人格学说[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7 张正江;陈菊恋;;认真对待反对道德知识教育的思潮——关于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化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28期
8 张良才;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及其现代价值[J];齐鲁学刊;2000年04期
9 闫少华;尉天骄;;“回归生活世界”:现代道德教育观与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契合[J];社会科学家;2011年02期
10 高德胜;;生活德育简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昌文;;个体主义伦理观与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毕涛;;论中国古代叙事诗之“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胡河宁;孟海华;饶睿;;中国古代人际传播思想中的关系假设[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4 范浩星,朱亚宗,刘戟锋;传统伦理悲剧性解析与当代中国伦理的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徐桂莲,朱长久;“科玄论战”的哲学省思[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郭新建;;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7 赵霞;;“三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秩序乱象与价值重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8 赵玉丽;;梁漱溟论传统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9 程凌云;;“面子论”与大学英语课堂气氛营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徐钝;汪逢春;;关于推行公益诉讼制度的多视角法理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德文;;婚姻形式与村庄性质——转型期乡村婚姻形式的一项考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刘东英;袁丹丹;;试论《福乐智慧》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杨宜音;;社区公共参与:是否参与 谁来参与 如何参与[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李毅红;;公德教育与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例[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单依群;;整合县馆网络资源 服务于新农村建设[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2007年
6 王南;;明十三陵规划设计的象征含义与意境追求[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吴伯娅;;耶稣会士白晋对《易经》的研究[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8 陈勋;;乡村社会力量何以可能:温州老人协会研究[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践;;“太和即道”——张载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哈迎飞;;从国家意识、民族认同与思想革命论周作人的启蒙思想[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洁;大学捐赠基金运作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金芳;羽调和徵调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减缓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张睿婷;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蒋铃;中国传统孝道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7 伍本霞;论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玉荣;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郁蓓蓓;德育生活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情境创设[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红玉;;现代知性德育及其形成问题的讨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2 刘志山;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与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陈善卿;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J];道德与文明;2002年04期
4 祁振伟;杨松峰;;道德教育回归何种“生活世界”[J];中国德育;2007年06期
5 宋艳;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道德教育[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4期
6 项贤明;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7 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冉昆玉;;回归生活世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困境的路径选择[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夏宏;;视域:生活世界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波;;构建德育新理念——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林宁;;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的转化[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美弟;章玲英;;生活德育——走向实践生活的道德教育理念[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3期
4 徐凌云;;生活德育要找准可能性的“教育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年02期
5 高德胜;;生活德育简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3期
6 张忠华;耿云云;;对生活德育理论研究的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10期
7 ;信息平台[J];广东教育;2003年01期
8 ;冯文全: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J];小学德育;2010年08期
9 李钰;;透视韩剧中的生活德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年05期
10 张忠华;耿云云;;实践性:生活德育的本质特征与根本途径[J];教育导刊;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伯兴;;试述生活德育的特性[A];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中国大陆学校德育改革的历史性转型[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学明;;试论青少年德育中的主体性缺失[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翠微;挖掘传统德育的现代因素[N];文汇报;2004年
2 本报通讯员 万传文 柏依朴;让德育看得到[N];常德日报;2006年
3 张俊卿 邢兆远;传统教育不只是手捧“四书”“五经”[N];山西政协报;2010年
4 山东省莒南县路镇一中 史峰;不能全盘否定传统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教育研究》编辑部;2005年,教育问题的新观点[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做人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辜胜阻;提升德育实效关键要走出误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公民教育推进成效显著[N];人民政协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王庆华 通讯员 郭自强;课程改革:为红山区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N];赤峰日报;2006年
1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局长 詹和祥;抓住关键环节 推进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青竹;学校生活德育寻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2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玮;美学精神与生活德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伟伟;回归生活: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探析[D];华侨大学;2012年
5 李恒川;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治勇;德育交往:现代德育的本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海荣;学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困境与出路[D];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文军;中国优秀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状况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9 靳江丽;体验: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胡宇晖;初中学校心理咨询的德育意义[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68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6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