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克服

发布时间:2017-12-29 20:26

  本文关键词: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克服 出处:《信息记录材料》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客体化 女大学生 心理健康


【摘要】:由于妇女的弱势地位和女性独特的生理特点,女性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同时属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更加需要关注。她们既存在女性所普遍的心理问题,也存在着女大学生所特有的一些心理问题,即女大学生存在的自我客体化问题。自我客体化是随着文化吸引力标准的内化和社会审美的比较,女性将目光焦点投入关注自己的身体,伴随着这些心理障碍机制的延续和发展,最终问题是容易使她们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进而影响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社会理想美内化为一种心理认知,会使他们变得自卑,焦虑、甚至抑郁,影响着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影响他们即将面临的就业与婚姻。为此,应根据其原因,探索干预和预防措施,从中为其寻求解决方法。
[Abstract]:......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1.自我客体化的含义1.1性客体化的含义Fredrickson和Roberts(1997)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性客体化理论,是指女性的身体、身体部分或性功能脱离了她本人,沦为纯粹的工具或被视为能够代表女性个体本身。[1]解释了在西方社会文化环境下,女性的身体通过各种途径,例如媒体、社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克千;;论价值客体化与价值系统[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04期

2 李丽;;南方黑人,客体化的财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魏兴;王浩夫;;评实践的“客体化”及其后果[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4 王永昌;论主体的客体化[J];求索;1991年06期

5 蒙莉桦;刘延超;邹梦云;;客体的主体化与主体的客体化——《假如我们梦太久》的后殖民解读[J];钦州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6 蔡宝玺;;人“‘道’的自由”与客体化世界秩序[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9期

7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罗雅心;青春偶像剧片段对初中女生状态自我客体化的影响性客体化和理想美内化的作用[D];西南大学;2012年

2 于庆鼎;女性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张申冇;广告媒体对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国俅;客体化对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51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351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d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