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在线学习者效能的结构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5 07:39

  本文关键词:在线学习者效能的结构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出处:《电化教育研究》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在线学习 学习者效能 构成要素 影响因素


【摘要】:从生态心理学的视角看,环境的给养和学习者的效能共同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在线学习者效能是"学习者感知学习环境的信息、与学习环境中的要素进行交互以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能力",它决定着学习者对环境中给养的感知与处理,是影响其辍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学习者效能分析也是设计与学习者相契合的教学给养的关键。研究学习者效能对于预测学习者的状态表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远程教学干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德尔菲法四轮的专家意见咨询,得到了在线学习者效能的五大构成要素与九大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感知信息的能力、交互能力、自我规划能力、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自我效能感这五大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直接决定了学习者的效能,形成了在线学习者效能的结构;网络学习观念、性格、时间投入、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技术素养、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背景、高阶思维能力九大关键影响因素则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效能。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psychology, the supply of environment and the efficiency of learners jointly determine the learning behavior of learners. Online learner efficacy is the information that learners perceive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ability to interact with the element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learning task and achieve the learning goal ", which determines the learners' percep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feeding in the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dropping out of school. At the same time. Learner efficacy analysis is also the key to the teaching provision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the learner design. The study of learner efficacy can predict the learners' state performanc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arry on the distance teaching intervention pertinently. Through Delphi method four rounds of expert opinion consultation. Five components of online learner efficacy and nin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obtained, including the ability to perceive information, the ability to interact, the ability to plan, the ability of self-monitoring and the ability to adjust. The five components of self-efficacy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directly determine learners' efficacy and form the structure of online learners' efficacy. Internet learning concept, personality, time commitment, learning attitude,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yle, technical literacy, knowledge base and experience background. The nine key factors of higher-order thinking ability indirectly affect learners' efficacy.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CSH043)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当前国内外远程开放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高辍学率。据2013年发布的《“慕课”和开放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意义》白皮书显示,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三所大学“慕课”的辍学率高达85%-90%[1]。学习者流失、在学者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在线学习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远峰;成人学习动力探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利;;网络环境与终身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4 罗锡武;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J];学习导报;2003年08期

5 何善平;从学习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学习方式多样化[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4期

6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8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文;;让合作学习在逆境中重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2 吕启春;;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学习动机培养策略课题的学习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瞿春波;;浅议合作学习之误区[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韦彩红;;如何组织学生共享学习成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钮荣荣;;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妙;;让数学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10 黄春妙;;浅谈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农行浙江东阳支行 吴新国 周龙飞;银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永寿县店头中学 刘俊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全面促进有效教学[N];咸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要在真学习上下功夫[N];酒泉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然;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行为[N];大连日报;2010年

6 刘继芳;浅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内涵[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蒙硕;浅谈医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翟爱霞;浅谈如何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太行日报;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冯子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特征学习和分类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星;关系分类模型的学习界限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潘剑寒;基于多潜在空间的迁移学习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6 杨春;反馈类型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中介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王浩宇;资源整合、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8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10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以宣;感知教师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荣敬;不同情绪状态对学习判断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兰翠;M00C学习平台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孙航;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生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左扬扬;碎片化时代下企业微课程设计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苏治芳;小学中高年级“微课题式”语文学习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华;提高中职生语文课堂学习动力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强敏;“学困生”的现状调查与教育转化途径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15年

10 谢平;对初中学困生学习素质提高的情感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82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382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c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