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教育类移动应用技术接受模型构建

发布时间:2018-01-07 06:20

  本文关键词:教育类移动应用技术接受模型构建 出处:《图书情报工作》2017年1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儿童 教育 移动应用 技术接受模型 感知风险


【摘要】:[目的 /意义]从成人视角出发,研究成人对儿童使用教育类移动应用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过程]采用卡片分类法收集数据,来自北京、陕西、浙江、上海等21个省份的102位参与者参加了此次调研。要求研究参与者撰写支持或反对儿童使用教育类移动应用的理由,以小组形式对理由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 /结论]构建教育类移动应用技术接受模型,用以解释成人对儿童使用教育类移动应用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该模型包含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相容性和态度等变量,尤其强调了感知风险对态度及行为的影响,包括身体健康、表达交流和设备依赖3个方面。
[Abstract]:[Objective / to study the attitud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ults towards educational mobile applic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ults. [Methods / process] data were collected by card classification from Beijing, Shaanxi and Zhejiang. 102 participants from 21 provinces, including Shanghai, were asked to write reasons for or against children's use of educational mobile apps and categorize them in small groups. On this basis, data statistics and cluster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Results / conclusion A model of educational mobil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was constructed to explain the adult attitude towards using educational mobile applic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model includes perceptual usefulness and perceptual ease of use.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risk 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cluding physical health, communication and device dependence, are emphasize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分类号】:G434;G353.1
【正文快照】: 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电子设备正逐渐成为中国网民接入互联网的首要接口。根据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互联网的使用正向低龄儿童渗透。截至2016年底,10岁以下网民占比达到3.2%[1],青少年及儿童电子数码产品日常接触率达到91.8%,其中平板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贺武;;移动应用:渐入佳境[J];中国教育网络;2014年01期

2 ;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G类(教育类)27个专题转载编目续表[J];教学与管理;2012年30期

3 丁康,张桂凤;谈教育类文献的开发和利用[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4 ;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G类(教育类)27个专题转载篇目排序表[J];教学与管理;2012年17期

5 ;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G类(教育类)27个专题转载篇目排序表[J];教学与管理;2012年29期

6 ;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G类(教育类)27个专题转载篇目排序表[J];教学与管理;2012年25期

7 ;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G类(教育类)27个专题转载篇目排序表[J];教学与管理;2012年28期

8 ;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G类(教育类)27个专题转载篇目排序表[J];教学与管理;2012年31期

9 ;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G类(教育类)27个专题转载篇目排序表[J];教学与管理;2012年32期

10 ;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G类(教育类)27个专题转载篇目排序表[J];教学与管理;2012年3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国清;年内教育类项目投资5亿多元[N];湄洲日报;2013年

2 刘丽梅;减负了,,教育类书店卖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张汝伦;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出路[N];文汇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方茜;儿童移动教育类应用商机巨大 寓教于乐还需精品打磨[N];通信信息报;2012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丰箫;教育凭“券”供应[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续梅;教师不懂教育技术不行了[N];科学导报;2005年

7 本版撰稿 王英;今年长春教育主打均衡牌[N];吉林日报;2006年

8 山东省胶南市黄山经济区教育办公室 王永明;教育报刊只订不阅,谁该脸红[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谢湘 原春琳;政策是造成教育差距拉大的主因[N];协商新报;2005年

10 王佳宁;教育券从公众牵挂处破冰[N];中国商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佩君;移动应用进入高职英语词汇辅助教学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婉颖;基于家长层面的儿童教育类移动应用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张卓苗;基于心流理论的小学生学习类移动应用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4 张亚萍;美英日澳四国社会团体参与教育的内部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田亚楠;教育类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魏颖;教育类APP在大学生非正式学习中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曹健;我国教育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璐;“学龄季”儿童教育类APP的交互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9 王睿;沉重的身体:近三十年来教育类电影中的身体现象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10 刘艳;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设置状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91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391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4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