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伤教育的三个基本论争——以犹太大屠杀的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09 20:26
本文关键词:文化创伤教育的三个基本论争——以犹太大屠杀的教学为例 出处:《全球教育展望》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化创伤是集体成员因对于某个惊恐事件的记忆,觉知到彼此共享的苦难而产生了共同的身份认同,从而在集体意识中留下的创伤印记。本文以犹太大屠杀的教学为例,讨论国外文化创伤教育中的三个基本论争。在教育目标上,主要的争论在于特殊主义和普遍主义的两种不同取向;在年龄适切性上,主要的争论在于何时对学生开展大屠杀教育;在仇恨言论(主要是大屠杀否认言论)的处理上,主要的争论在于是否以及如何使其参与课堂讨论。
[Abstract]:Cultural trauma is a common identity generated by collective members' memory of a panic event and awareness of shared suffering. This paper takes the teaching of Holocaust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ree basic debates in foreign cultural trauma education. The main argument lies in the two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particularity and universalism; In terms of age-appropriateness, the main argument is when to educate students about the Holocaust; The main debate over the handling of hate speech, mainly Holocaust denial, is whether and how to involve it in classroom discussion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文化创伤,指的是“当集体成员感觉到自己被置于某惊恐事件中,集体意识因此而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他与该事件相关的记忆自此有了永久的标记,并使其未来的身份从根本上发生了无可逆转的改变”[1],大屠杀是文化创伤的典型事件。然而,历史一再表明,类似于大屠杀这样的文化创伤却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拟推广大屠杀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05期
2 陶媛;;以色列儿童从幼儿园开始接受大屠杀纪念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希伯来文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钟志清;以色列的大屠杀教育[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梅玉;犹太社团—美国学校大屠杀教育的主要推动力[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02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02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