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学习沉浸体验的量表编制与特点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学习沉浸体验的量表编制与特点研究 出处:《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探究高职生学习沉浸体验的特点,先编制了《大学生学习沉浸度量表》,经项目分析、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了量表的八个维度:挑战与技能平衡、目标明确、任务专注、控制感、自成目的性体验、自我意识丧失与时间错觉、思维流畅、学习自评,该量表符合沉浸体验的理论构想,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适用于评估大学生的学习沉浸体验。后以该量表为工具,调查发现,高职生的学习沉浸度总体高于本科生,技能与挑战的匹配度较高,学习目标相对明确具体,对外在评价的敏感度较低,任务专注力较弱。为提高高职生的学习沉浸度,要在挑战任务与学生能力之间寻找平衡,设置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向性人格,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任务的专注。
[Abstract]:For students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immersion experi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xploration, first compiled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cale > < immersed, through item analysis,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identified eight dimensions of scale: challenge and skill balance, clear objectives, task focus, experience a sense of control, self purpose, self consciousness with the loss of time illusion, fluency, learning self rating, the scale is 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ideas of immersion experience, has hig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pplicable to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After the immersion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survey found, as a tool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degree of immersion is higher tha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higher matching skills and challenges the relative specific learning goals, external evaluation of the sensitivity is low, attention is wea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ask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degree of immersion,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challenge and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set up with structural features Learning tasks, cultivating students' self - oriented personality, and helping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focus on learning tasks.
【作者单位】: 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BBA070013),主持人:杨莉萍
【分类号】:G449
【正文快照】: 一、引言计指标。沉浸度越高,沉浸体验越强。为便于测查个体在某项活动中的沉浸度,研究者发展出沉浸体验(flow experience)又名“流畅体了各类量表工具。普莱维特(Privette)1984率先验”或“福乐体验”,是1975年由心理学家齐克森编制了《Privette体验问卷》(Privette Experie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2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3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4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5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6 金惠;;从“快学习”到“慢学习”:尽享营养的学习盛宴[J];教学与管理;2013年04期
7 千洪范;;试论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质[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8 吕文升;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9 F·J·笛凡司泰 ,赵兴中;学习过程的概念和理论[J];苏州大学学报;1983年04期
10 朱本 ,汪幼芳;大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法[J];齐鲁学刊;198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2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马建为;;网络媒体下的学习[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4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谢晓芳;;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周之良;;研究学习科学,,改善学习状况[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付巧英;;浅论任务型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8 陈宁;;一种学习心理模型的理论构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荐;;友善用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习科学的新发展[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张娜;;国内外学习投入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网院运管中心副主任 刘涛;移动学习成为员工培训新趋势[N];中国邮政报;2014年
4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5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金美福;学习的道德和道德地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北师大二附中 王元华;学习的三重境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9 陈志远;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孙厚高;学习心理辅导刻不容缓[N];连云港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2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玉芳;基于媒体素材库的学习内容构建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8 王海澜;打开学生自我建构之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兰翠;M00C学习平台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航;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生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左扬扬;碎片化时代下企业微课程设计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冯丰;教育管理视角下的高中生学习倦怠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5 毛蕊;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代晨阳;基于信息技术的问题解决型地理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房耿聿;美国终身学习法研究及启示[D];山西大学;2014年
8 李翠萍;《计算机网络》课程移动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曹莉;翻转课堂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石茹;交互质量知觉、动机信念与学习满意度的关系研究:情绪的中介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08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08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