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互动反馈系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6 04:01

  本文关键词:互动反馈系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出处:《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互动反馈系统 道德与法治 教学 初中


【摘要】:互动反馈系统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交互性的特征,该系统在教学、演出、会议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互动反馈系统在近几年有了新的发展,从传统的手持红外线“投票机”逐步发展成为使用手机App进行各类互动的新的形式。本研究首先总结了互动反馈系统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国内外对互动反馈系统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互动反馈系统的特点和优势。然后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选取贵州省西部X中学九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探索了互动反馈系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笔者把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前测成绩,首先设计了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的教学设计,将其应用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验中。在教学实验(授课)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比组的知识掌握情况开展后测,结合实验研究的方案,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对互动反馈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剖析。最后,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策略,以提高互动反馈系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施效果。实验研究证明互动反馈系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有积极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首先,通过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后测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了互动反馈系统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成绩的提升、促进作用。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发现使用互动反馈系统时候学生能更加自觉地参与课堂活动,对道德与法治课更感兴趣,这说明互动反馈系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增加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最后,研究总结了互动反馈系统在使用中可包括“课前互动热身,了解认知基础”,“主动参与构建,交流分享启发”,以及“课中精准反馈,及时修正教学”和“课尾检测整体,挽回瑕疵细节”等四种典型的互动设计策略。教学实验证明使用这四种互动设计策略能够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成绩,这说明这四个策略具有可行性,有利于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interactive feedback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ractive feedback system in the course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434;G6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麒麟;黄威荣;;四种常见的课堂在线互动平台比较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年10期

2 苏颖;;Kahoot:增强外语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的网络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24期

3 盘俊春;;一款能在课堂上实时反馈信息的好工具:Plickers[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年22期

4 ;“思品”课更名“道德与法治” 将法治精神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田[J];中国民族教育;2016年10期

5 张畅;;弹幕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年24期

6 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7 陈玉红;陈俊杰;陈群;罗浩;胡知退;周娟;黄岚;;GoCourse:服务个性化教学的实时互动反馈APP[J];电子商务;2015年08期

8 陈明选;刘萃;;基于智能手机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4期

9 杨晓霞;王炜;;互动反馈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18期

10 鲁小丽;周晓清;汪晓东;;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中的课堂互动平台分析——东莞松山湖实验学校研讨会侧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1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洁;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2 谈海青;互动教学平台Android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程林林;基于学生发展视野下的初中英语新手教师适应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4 谢亚娟;基于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交互行为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5 杨冠英;互动反馈系统(IRS)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严超;互动反馈系统(IRS)在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31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31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b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