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亚里士多德的羞耻概念及其教育意义

发布时间:2018-01-25 22:30

  本文关键词: 羞耻 道德情感 亚里士多德 出处:《教育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亚里士多德把羞耻定义为"一种由于做了或正在做或将要做似乎有伤自己名誉的坏事而引起的苦恼或不安的情绪"。羞耻因行事卑劣而被行为者自己所看重的人视为可耻而产生,其构成包括行为的发生、他人的道德评价、行为者的自我认知、情感意向以及痛苦与不安的情感体验。羞耻产生于可耻的事情,同时会对个体未来的行为倾向产生影响。亚里士多德的羞耻概念启发我们,培养羞耻感虽非教育的最终目的,却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知耻则是羞耻感产生的重要条件。羞耻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具有正面和负面双重功用,因而其教育的意义亦有其限度。
[Abstract]:Aristotle defines shame as "a feeling of distress or unease caused by doing or doing or about to do bad things that seem to hurt one's reputation." Shame arises when it is regarded as shameful by the person whom the actor himself values for having acted despicably. Its composition includes the occurrence of behavior, the moral evaluation of others, the self-cognition of the actor, the emotional intention and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pain and uneasiness. Shame comes from shameful things. Aristotle's concept of shame enlightens us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shame is not the ultimate goal of education, but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Shame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shame, and the influence of shame on individual behavior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functions, so its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also has its limits.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个体的行为受到人类的基本情感的影响。人类的基本情感有哪些,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但其中无疑都会提到羞耻。羞耻因人的某些所作所为而产生,人也因羞耻而改变某些所作所为。羞耻不仅参与对个体自我的改善与建构,同时参与人际交往、社会秩序的重构。由此,作为人类基本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学英;;羞耻感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高校教育管理;2007年03期

2 汪启荣;安莉娟;;大学生应对方式对羞耻感与抑郁的中介作用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9期

3 任定保;谈学生羞耻心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0年21期

4 燕良轼;王小凤;;论羞耻感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3期

5 唐海燕;;青少年羞耻感教育重要性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9期

6 刘倩;;羞耻心:青年健康成长的情感体验[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年04期

7 李翰飞;江琦;;羞耻感对道德发展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德育;2012年16期

8 张秀华;谈儿童羞耻心的培养[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9 乔建中,王辉;羞耻感的"罗盘应对理论"及其德育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09期

10 钱铭怡,戚健俐;大学生羞耻和内疚差异的对比研究[J];心理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帆;张道芬;黄喜珊;;初中生羞耻感与攻击性的关系:羞耻应对的中介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杨玲;王含涛;;多元文化背景中学生的内疚、羞耻感及影响因素[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英;当代青少年羞耻观的特征及成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晶;羞耻感教育模式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诚诚;大学生内疚、羞耻与道德取向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辉;羞耻感的理论问题及其德育价值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帆;内隐、外显羞耻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邱燕;农村中职生羞耻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媛媛;羞耻心培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金彩芬;人格变量对大学生内隐羞耻、外显羞耻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聃;亲职化对中学生羞耻感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宋树梅;硕士生羞耻心:问卷修订及外显与内隐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梁丹;婴儿羞耻情绪的发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63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63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5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