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4 11:58
本文关键词: 流动儿童 歧视知觉 学校适应 调节作用 出处:《东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口流动性加大并导致流动儿童规模不断扩大,其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问题也引起各界广泛的关注。研究显示我国流动儿童总体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相对较差,歧视则是最为普遍也是隐性伤害最大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之一。但到目前为止,歧视知觉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尚未得到清晰的认识。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其学校适应之间是否存在双向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在学校适应的不同领域存在不同,而社会支持与性别是否会对这二者间关系产生影响?这些问题的探究对歧视知觉领域的理论研究以及对促进流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实践领域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探讨了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其学校适应之间的双向关系,同时探讨了性别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在儿童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后,邀请流动儿童(男孩157人,女孩124人;M年龄=13.09岁,SD=1.13)填写歧视知觉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同时邀请流动儿童的父母及老师评价儿童在学校的适应情况。一年之后,再次收集数据。数据采用交叉滞后分析、分层回归以及简单斜率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歧视知觉和学校适应本身的连续性之后,流动儿童第一年知觉到的歧视正向预测其第二年的学校适应问题,但儿童第一年的学校适应问题不能预测其第二年的歧视知觉;(2)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社会适应存在性别差异;男孩知觉到的歧视和学校适应问题显著高于女孩;同时,对于男性流动儿童来说,第一年的歧视知觉显著正向预测第二年教师报告的外显问题行为:对于女性的流动儿童来说,第一年的歧视知觉对第二年的外显问题行为预测作用不显著;(3)社会支持会影响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社会适应间的关系;除教师报告的客观支持显著预测流动儿童第二年的内隐问题以外,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但是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显著;对于客观支持与高支持利用度的流动儿童来说,第一年的歧视知觉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第二年的教师报告的内隐问题行为;而对于客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较低的流动儿童来说,这种预测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论:(1)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对于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单向的消极的影响。歧视知觉体验越多,流动儿童的学习问题、外显和内隐问题行为越多,因此弱化流动儿童的歧视体验对其心理行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社会支持对于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其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对于高客观支持与高支持利用度的流动儿童来说,歧视知觉显著正向预测其内隐问题行为,即歧视体验强烈,内隐问题行为越严重;对于低客观支持与低支持利用度的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对内隐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因此需加强对流动儿童情感上的支持,并在进行社会支持的时注意以一种平等的互惠的方式,发挥流动儿童的主动性;(3)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歧视知觉体验女生显著高于女生,并且学习问题与外显问题行为更多;对于男性流动儿童来说,歧视知觉显著正向预测其外显问题行为,即歧视知觉体验强烈,外显问题行为越多;对于女性流动儿童来说,歧视知觉对外显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因此,需要对男性流动儿童给予针对性的支持与帮助。
[Abstract]: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first year ' s perception of discrimination can not predict the second year ' s school adaptation . ( 3 ) The perception of discrimination percep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discrimination perception . Therefore , there is a need for targeted support and help for male migrant children .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电芝;黄会欣;贾凤芹;龚茜;黄颀;李霞;;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揭示性别角色变迁[J];心理学报;2011年06期
2 刘霞;赵景欣;师保国;;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2期
3 刘秀勤;王文强;李韵;杨丽明;陈丽清;陈素真;;农村初中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4 刘霞;申继亮;;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及与自尊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5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心理学报;2009年10期
6 方晓义;范兴华;刘杨;;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4期
7 郭伯良,王燕,张雷;班级环境变量对儿童社会行为与学校适应间关系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8 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9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本文编号:1490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9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