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竞争之“灵恶”及其超越
本文关键词: 学校教育 竞争 灵恶 附体 超越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竞争正逐步弥散在教育"场域"的方方面面,且无限制地扩张其"势力范围"。换言之,竞争已经和教育联姻同体、难舍难分。当学校教育活动时时处处被竞争渗透甚至肆虐时,天生携带"破坏性狂热"基因的竞争就极易产生"灵恶",而被竞争"附体"的教育亦容易"灵魂逸出"进而沦为浑噩之僵体。那么,教育作为世人眼中"神圣的净土"很可能成为被工具理性充斥的"竞技场"和"跑马地"。鉴于此,有必要从学校竞争"灵恶"的表征检视入手,对学校竞争的"灵恶"进行系统分析,揭露竞争"灵恶"的不良后果,以期为教育本真的价值取向正源。
[Abstract]:Competition is gradually spreading in all aspects of the educational "field" and expanding its "sphere of influence" without restriction. In other words, competition has been linked with education and cannot be separated. When school education activities are permeated or even raged by competition all the time, Competition that naturally carries the gene of "destructive fanaticism" can easily produce "spiritual evil," and education that is "possessed" by competition can easily "escape from the soul" and become a moribund body. Education, as a "sacred pure land" in the eyes of the world, is likely to become a "arena" and a "Happy Valley" filled with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In view of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competition for "spiritual evil".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spiritual evil" of school competition, exposes the adverse consequences of the "spiritual evil" of competition, and hopes to be the source of the true valu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12JZD002)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涛;学校教育的产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年S1期
2 李冬梅;网络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袁炳飞;学校教育信任及其建设原则[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09期
4 林若红;生命教育——当前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J];中国发展;2003年03期
5 周静,司继伟;智慧培养:学校教育的主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康兔英;浅析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广少奎;论网络文化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9期
8 李家成;走向“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J];人民教育;2004年21期
9 华桦;反思学校教育的角色化[J];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10 熊联超;;学校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心态?[J];中小学管理;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艳云;;论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开展[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2 吴小辉;魏琳琳;;让孤独与学生说再见[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3 王佩芳;;让科技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杨继生;;学校教育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李强;;学困生与学校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陆再勤;;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徐志球;;浅议电脑网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张鹤;;博物馆如何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联系(摘要)[A];北京博物馆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文集[C];1987年
9 廖永铭;叶永恩;;浅谈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联系对学校教育的作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胡蝶;;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几点思考——基于学校教育的视角[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建华;学校教育创新的难为与必为[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刘琴;教育不可划“墙”而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中国教育学会学刊学术研究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培训教育学术研究部主任 马成杰;学校教育需要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N];人民政协报;2013年
4 赖配根;学校教育要有大情怀[N];中国教育报;2014年
5 上海市特级校长 特级教师 金哲民;学校教育不容忽视家长资源[N];东方城乡报;2014年
6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 李萍;将校训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N];光明日报;2014年
7 徐田金;家长期待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距离[N];济宁日报;2014年
8 许璋(作者为金华市教育局副局长);学校教育的生命价值[N];金华日报;2005年
9 白建光;学校教育必须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10 浙江省宁波市老庙小学 罗树庚;学校教育能否摆脱家长的不当干涉[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英;民族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滕志妍;世俗时代的宗教与学校教育关系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宏;散居回族学校教育的隐性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张斌;基于标准的学校教育问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程红艳;儿童在学校中的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振宇;近代中国学校教育中的儿童问题研究:儿童史学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涛;美国莫尔夫妇家庭学校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贺婧;生命视域中学校教育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3 晏云婷;郑州市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现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杨丽;初中生课外实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高东;瑶山白裤瑶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杨玲玲;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困境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7 玉金宇;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限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曾芝容;小学生秽语现象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范莹;消费文化境遇中学校教育的可为与难为[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韦尉;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44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54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