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角色研究
本文选题:学生 切入点:角色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学生,无论作为个体、群体还是要素,历来都是教育研究关注的重点话题。各教育主体关于学生的认识也深刻地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开展。随着教育系统越发复杂、学校系统日益制度化、各种"新"教育研究不断出现,学生的概念内涵及外延都越来越复杂。因此,就有必要在这种背景下澄清学生概念,明晰学生要素在教育系统中的运作方式。据此,本研究以"学生角色"为主题,回应教育系统背景下"学生是谁"的本体论问题。其实质是以角色为视角,澄清教育系统中的学生要素及其运作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以"观念中的学生角色"作为研究对象;以政策制定者、教育研究者、教师和学生作为观念的主要来源及教育系统的主体依托;以角色的概念要素为基本框架;以归纳的逻辑为基本逻辑;从学生角色概念外延的要素入手,以形式和内容为基本要点分析不同层面的学生角色。通过角色概念分析发现,若要描绘学生角色还需要从地位、关系、期待、行为四个要素入手。这四个要素也恰好能够反映自上而下的教育过程:(1)政策制定者通常侧重于以"期待"的逻辑思考学生角色,从对一般人的期待向下渗透至学生角色期待。政策文本主要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内容标准(期待)进行描绘。其角色描绘方式较为稳定,但学生角色外延会随时代的发展递增。(2)教育研究者通常倾向于以"关系和地位"的逻辑思考学生角色。通过对趋于无限的关系对象的探寻和归纳发现,教育研究文本以学习、教学、课程为主要关系对象讨论学生之于关系对象之性质。学生角色在这一层面的关系和结构十分稳定,不过其具体的关系内容会随时代的发展发生较大变动。(3)教师和学生通常会以"行为"的逻辑思考学生角色。在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中,学生的行为模式主要集中于行动、物品、身份、环境、状态(以及科目、品德)等方面。教师和学生的学生角色观念具有较大一致性,其内容集中于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之中、集中于传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用品之中。教育系统中的各主体倾向于从不同要素逻辑思考学生角色,恰恰体现了学生角色从期待到实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教育主体观念中的学生角色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地影响学生(个体)的"客我"并使之与其"主我"互动构成学生的自我。学生(要素)在教育系统中的运作过程,其实质就是教育系统生产学生客我的过程。通过对上述过程特点的进一步分析,同时进入学校教育实践还原学生角色教育场景后发现:(1)学生角色内在的复杂性源自其不同主体间期待、关系和地位、行为的逻辑冲突,这种冲突导致了教育学中的诸多问题,而解决的途径也在于如何有效的消解其中的冲突,实现观念中学生角色的整合。(2)学生角色在内容上围绕着课堂中的教与学展开。课堂中的教与学也变成为了需要深入阐释学生角色的切入点。(3)学校实践对角色中的冲突和一致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系统的行为控制进行调和,以期将学生变成学生该有的"样子"。基于以上的讨论,本研究认为学生角色能够成为一个有效的学生分析框架,并突出地反映出由学生(要素)带来的课程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内在逻辑冲突,要在实践中解决这一冲突还需要在控制和自由之间寻求平衡。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4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峡;沈晓敏;;上厳联想测评法:一种便于教师应用的道德教育测评工具[J];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05期
2 陈桂生;;对学校教育中学生“个性”与“社会化”问题的再思考——兼评徐俊《“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究竟是什么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年01期
3 徐俊;;“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究竟是什么关系——兼论学校的教育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08期
4 漆涛;;教材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二元对立与超越——基于杜威教材心理化的概念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05期
5 漆涛;;隐于教材背后的儿童[J];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02期
6 吴耀武;;论主体间性观照下的学生角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28期
7 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08期
8 陈桂生;胡惠闵;黄向阳;;关于教育研究中“问题意识”问题的对话[J];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02期
9 吴亮奎;;“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涵分析——从十八大报告看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的价值取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年03期
10 胡惠闵;王小平;;国内学界对课业负担概念的理解:基于500篇代表性文献的文本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再勇;心灵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的内在向度[D];苏州大学;2014年
2 桑志坚;超越与规训[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杨光海;学校教育角色化问题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晏碧华;青少年印象管理的外显与内隐加工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王本余;教育中的儿童基本权利及优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邱德亮;论社会角色责任与角色道德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郑淮;场域视野下的学生社会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漆涛;什么样的学习最有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沈伟;我国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角色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23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62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