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安哥拉青年跨文化心理适应相关因素研究——以在厦一百多名安哥拉留学生为例
本文选题:心理适应 切入点:跨文化安哥拉青年 出处:《西北人口》2017年06期
【摘要】:基于跨文化心理适应理论和W.K.Zung(1965)的《抑郁自评量表》,采取问卷方法调查对在厦一百多名来华安哥拉青年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厦安哥拉青年存在跨文化适应不良现象,发现汉语水平程度、在华朋友支持与帮助状况、及学生家庭经济和背景的因素对跨文化心理适应状况影响存在着显著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ercultural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and W.K. Zungyao'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of more than 100 young students from Angola in Xiame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showed that young people in Angola had cross-cultural maladjustment, and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Chinese language, the support and help of friends in China, And the factors of family economy and background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ross-cultural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基金】:2017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我为建设新福建献良策“(积极心理学视阈中的港澳侨生思想素质教育实证研究,统一战线工作专项JAS2017058) 华文学院课题“在厦安哥拉青年跨文化适应研究”(HW201508)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杨琳;;加强心理适应,做合格的大学生[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1期
3 黄辛隐;白大文;;不同年龄段失地农民的心理适应模式比较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银春;;你的心理适应力如何[J];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2009年01期
5 银春;;你的心理适应力如何?[J];初中生之友;2003年Z2期
6 周奎英;教师的心理适应[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年10期
7 王雪莲,郑小霞;老年人的角色转换及心理适应[J];保健医苑;2004年06期
8 高小平;跨越从学校到机关的“心理断层”[J];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01期
9 李志,向征,郎福臣;国企流入民企员工的心理适应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何文秋,程宇;大学生心理适应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雯;张仁和;苏珍颐;;情绪与心理适应关系的跨文化比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蔡大庆;;不同群体对离退休的心理适应[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3 周钦江;黄希庭;;自我知识组织与心理适应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林玮芳;林以正;黄金兰;;心理区隔模式之测量及其与心理适应的关联[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陈依芬;黄金兰;林以正;;忍耐策略运用组型对心理适应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赵燕;丁雪辰;刘俊升;;青少年社交淡漠与心理适应的交叉滞后分析[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卫东;;社会发展过程中上海老年人的心理适应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孟莉;岑坚;;高一学生学校心理适应的小组心理辅导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银娜;吴春霞;陈会昌;;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日常生活压力、应对策略及与心理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邓传忠;;中庸思维对拿捏行为与心理适应的调节效果[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余康;莫让自卑困扰您[N];中国老年报;2001年
2 王金凤(北京十一学校);家校互动[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尹霞云;儿童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儿童的心理适应[D];中南大学;2012年
2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丹;初一年级学生人际关系、情绪弹性与心理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项丽红;不同攻击/受欺负亚组儿童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适应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颖;友谊质量和观点采择对流动和城市儿童心理适应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4 陆艳;研究生心理适应的横向与纵向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买力坎吐尔逊艾力;内地高校民考民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袁晓艳;攀枝花地区彝族中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周岚;云南地区白族和回族大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彭丽娟;群体文化启动情境下,,流动儿童的文化身份认同及其对心理适应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孙晨哲;工读生弥补行为、自我宽恕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陶惠新;流动儿童双身份认同整合对认知偏向和心理适应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89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68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