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世界信念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本文选题:公正世界信念 + 攻击行为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Lerner等人提出公正世界信念(Belief in a just world,简称BJW),该理论认为个体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公正的世界,在这个公正世界里,人们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所以人们愿意用公正的方法去实现目标,避免做出违反规则的行为,在人际交往中自觉遵守互惠原则,表现出亲社会行为。但是我们时常会听到甚至看到违背社会规则的攻击行为,攻击者对受害者恐吓、威胁甚至责打,近来发生的“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丽江打人事件”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公正世界信念和攻击行为之间有何关系呢?国外研究者已经开始注意公正世界信念和攻击行为的关系,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对攻击行为影响。对此进行了三个研究:研究一探讨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公正世界信念的特点以及对攻击行为是否有影响,一般和自我公正信念哪个在起作用,二者之间有何差异。综合多种测量攻击行为的方法,检测结果是否趋于一致。研究二探讨不同水平的公正世界信念受到威胁后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研究三探讨当公正世界信念受到威胁时,归因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归因会怎样影响公正世界信念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一般公正世界信念水平要显著高于自我公正世界信念的水平;不同水平的一般公正世界信念的中学生在攻击行为上差异显著;不同水平的自我公正世界信念的中学生在攻击行为上差异显著;四种测量攻击行为的方法所得结果趋于一致。(2)高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体,在其公正信念受到威胁后,攻击行为增加。低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体,威胁其公正信念,攻击行为没有发生变化。中等水平一般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体,公正信念受到威胁后,敌意增加。(3)在公正世界信念未受到威胁时,诱发归因能够减少低公正世界信念个体的攻击行为。在公正世界信念受到威胁时,诱发归因能够减少高公正世界信念个体受到不公正事件威胁时产生的敌意。内归因在个体公正世界信念受到威胁时,能够减少个体产生的愤怒、敌意和攻击行为。
[Abstract]:Lerner et al put forward the belief that the just world is belief in a just world, which holds that individuals believe that they live in a just world. In this just world, people deserve what they deserve, and what they get is what they deserve. Therefore, people are willing to achieve their goals in a fair way, avoid violating the rules, abide by the principle of reciprocity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show pro-social behavior. But we often hear and even see attacks that violate social rules, where attackers intimidate, threaten or even beat up victims. The recent "Zhongguancun II bullying incident" and "Lijiang assault incident" have aroused widespread social concern. So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th in a just world and aggression? Foreign researchers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lief in the just world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at need further study.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belief in the just world on aggressive behavior. There are three studies on this: one 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lief in the just world and whether it has an impact on aggressive behavior in Chinese youth group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eneral and self-righteous beliefs is also discussed. By synthesizing various methods to measure attack behavior, the detection results tend to be consistent. The second study explores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evels of belief in the just world on aggressive behavior. Study III explores what role attribution plays when beliefs in the just world are threatened. How does attribution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th and aggression in the just wor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general fair world belief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elf-righteous world beliefs, and tha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general fair world belief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elf-righteous world belief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gressive behavior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elf-righteous world beliefs, and the results of four methods of measuring aggression tended to be consistent. The number of attacks increased. Individuals who believe in a less just world, threaten their belief in justice, and their aggressive behavior remains unchanged. When the belief in the fair world is not threatened, the hostility increases. 3) when the belief in the fair world is not threatened, induced attribution can reduce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s with the belief in the low fair world. When the belief in the just world is threatened, the induced attribution can reduce the hostility of the individuals with the belief of the high fair world when threatened by the unjust events. Internal attribution can reduce individual anger, hostility, and aggression when an individual's belief in a just world is threatened.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4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林松;成人的攻击行为与社会认知[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12期
2 张红梅;;小学生攻击行为心理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9期
3 王林松;;论攻击行为理论研究的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03期
4 贺桂芬;;攻击行为的心理过程概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高蕾;高晓雷;;小学生攻击行为研究进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11期
6 焦永国;;儿童攻击行为研究综述[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7 吴晓燕;方圣杰;张林;;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原因:低自尊还是高自尊[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08期
8 吴少敏;;转向攻击行为研究概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2期
9 刘婵;;小学生校园攻击行为处理案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6期
10 宋宁;;小学生攻击行为之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晓君;陈旭;;3-5岁留守幼儿抑制性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胡国红;;精神分裂症患对医护人员的攻击行为特征与防范对策[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梅华;肖爱珍;余爱莲;;住院分裂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攻击行为分析及防范[A];二零零六年度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雪松;李文姣;;道德推理对减少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方圣杰;吴晓燕;张林;;暴力线索暴露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周洁;王二平;;群体态度和情绪对群体攻击行为的影响[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冯展涛;许昭;;足球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比赛中攻击行为的归因及行为应对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马效芝;;精神科护士遭受患者攻击行为的感知、态度及行为现状调查[A];河南省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1年
9 王文菊;;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初期攻击行为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A];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邓红欣;张宪宾;;探讨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分析及护理对策[A];2013年河南省精神科护理危机管理与沟通技巧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翁晖亮;矫治儿童攻击行为[N];健康报;2003年
2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心理科主任 翁晖亮;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与对策[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辽宁省大连市白云幼儿园 孙林林;巧妙化解幼儿的攻击行为[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 位照国 刘铁榜;血色迷雾背后的心理学思考[N];健康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纯 特约记者 班雁萍;半数儿童有攻击倾向[N];健康时报;2004年
6 刘宏伟;安全需要全网监控[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周沛龙;“胖”防火墙也不是万能的[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奇云;狗的性格[N];北京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振金;肉用公猪膻味物质及攻击行为的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2 靳宇倡;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姚秀钰;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风险评估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燕;暴力线索暴露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D];宁波大学;2012年
2 祖萍;青少年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3 赵冉然;宁夏生态移民儿童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4 胡云翔;父母教养方式、观点采择对高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蕊;初中生交往焦虑的干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马丹;移情训练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7 潘绍望;中职学校学生攻击行为成因及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照;挫折与自我损耗对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的影响:激惹的调节作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9 武丹丹;大学生人际自立、线索启动与攻击行为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6年
10 张丽;大学生道德推脱、父母教养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13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81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