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双重注册课程:美国衔接中学与中学后教育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8-05-26 22:34

  本文选题:美国 + 双重注册课程 ; 参考:《比较教育研究》2017年10期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的"双重注册课程"是在高中阶段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大学课程的项目,学生注册此类课程可同时获取高中与大学的学分,这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前过渡到中学后教育阶段,并获得学业成功。该项目凭借双重学分累计的特点和低廉成本的优势,赢得了广大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族裔学生及家长的青睐,成为当前美国最受欢迎的课程项目之一,在衔接美国中学与中学后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Abstract]:Since the 1970s, the "dual Registration course"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a program to offer university courses to senior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can obtain credit from both high and high schools by registering for such courses. This helps to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help them to make early transition to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and achieve academic success. With its dual credit accumulation and low cost advantages, the program has won favor among low-income families,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and parents,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curriculum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ridging American secondary and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中与大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6YJC88003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5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英国学者提出义务后教育的设想[J];中国电大教育;1994年05期

2 贺绍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与初中后教育[J];教育与经济;1998年02期

3 本刊评论员;;必须转变“先经济后教育”传统观念[J];江西教育;2010年Z4期

4 汪利兵,吴华清;20世纪末英国义务后教育的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5 曹正善;;灾后教育中的“家”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08年09期

6 孙传远;阚逍;;美国儿童课后教育项目研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年10期

7 戴永忠;关于开展“社区学生课后教育”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3年10期

8 周海涛;;加拿大中学后教育发展特点及启示[J];中国电子教育;1999年Z1期

9 李永贤;建国初期“先经济后教育”的教育财政思想之评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10 张振忠;抓好“控辍”巩固“普九”[J];普教研究;199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灾后教育国外如何作为[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记者 李世贤 通讯员 白如雪;杭后教育今年要办好十件实事[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9年

3 记者 张金堂;杭后教育工作呈现五大亮点[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8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肖琼;网络课程 质难保?[N];消费日报;2014年

5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高光;美国 校外培训纳入公立学校系统[N];中国教育报;2012年

6 郭晓明;让知识与人的心灵展开“对话”[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实习记者 卢岳;早教别“叫”了![N];消费日报;2013年

8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 孙飞 于波;探索构建“善知课程模型”[N];中国教育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瑞;巴基斯坦震后教育应急阶段性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程芳芳;课程领导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杨艳;让课程回归学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蒋雅俊;论中国学前课程的历史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金天泽;高校网络课程工作量计算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赵杰;高校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层级设计与管理[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水英;校长课程领导力与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39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939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b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