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教育改革行动及演变——以“侨易”经历为中心
本文选题:梁启超 + 教育改革行动 ; 参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梁启超的教育改革行动深受"侨易"经历影响。广州求学使梁启超"换骨"为立志改造"乱世"的儒家经世学子。得益于上海获取的西学知识和在北京所受的时局刺激,梁启超不再只是思考如何将"乱世"变为"升平世"的抽象问题,而是开始深入本国"强邻环伺"的危难时局,进而形成意在发起科举教育体制改革的系列行动。及至流亡海外,"受他国人凌辱"的切肤经验又使梁启超认为最紧迫的教育改革乃是发展"国家教育",将中国建成和美国那样独立强盛的"国家"。待到晚年游欧看到西方文明破产,梁氏再度调整其教育改革行动。从"侨易"经历入手,不仅可以深化既有梁启超教育思想研究,而且能为认识当代"侨易"个体的教育改革行动提供历史参照。
[Abstract]:Liang Qichao's educational reform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experience of overseas Chinese. The study of Guangzhou made Liang Qichao "change bones" for Confucian scholars who wanted to reform "troubled times". Thanks to the knowledge of Western learning acquired in Shanghai and the stimulus of the times in Beijing, Liang Qichao is no longer just thinking about the abstract question of how to turn "troubled times" into "rising and levelling" times, but rather beginning to delve into the crisis situation of the country's "strong neighbors". And then form a series of actions intended to initiate the reform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education system. Even in exile,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abused by other people" makes Liang Qichao think that the most urgent education reform is to develop "national education" and build China into a "country" as independent and powerful as the United States. In his later years in Europe, he saw the collaps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Liang adjusted his educational reform. Starting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e "Yi of overseas Chinese", it can not only deepen the study of the existing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Liang Qichao, but also provide a historical referenc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dividual educational reform actions of the contemporary "Yi of overseas Chines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分类号】:G5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庆锋;杨立新;;在教育改革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发展[J];新职教;2000年06期
2 E.M.金,初雪;论著提要 评估教育改革: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四项案例[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3 张曙光;教育改革与意义世界的重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4 李涛,毛巍蓉;教育改革的历史与现实透视[J];教育探索;2000年06期
5 姚建忠;抓住教育改革的主渠道[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7期
6 余秀兰;教育改革的代价[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10期
7 刘德恩;创业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课题[J];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04期
8 唐亚林;分散化管理:中国教育改革之路[J];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04期
9 魏晓笛,于明礼;“五四”时期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10 崔铉燮;教育改革与教育市民运动的方向[J];当代韩国;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伯璋;;台湾教育改革的另类省思[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蒋伯军;;浅谈素质与素质教育[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3 黄家驹;;教育改革若干问题思考[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宇;;我国教育改革出现新曙光[A];2010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0年
5 谭玉华;毕业才;;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6 张艳;;试论教育对科技的作用——兼谈教育改革[A];第五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7 李传义;;知识经济与教育改革[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马国芳;;地方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探讨——云南省突出重点扩大试点推进云南教育改革发展工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田汉族;;中国教育改革深化阶段面临的问题及其化解——基于成本分析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几位专家对教育改革的看法[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轩教;不断深化政治教育改革 进一步抓好忠诚卫士教育[N];人民武警报;2000年
2 储朝晖;教育改革:让人民更幸福[N];光明日报;2011年
3 李南沉;教育改革要抓住本质[N];中国教师报;2011年
4 记者 达娃;保质保量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N];拉萨晚报;2012年
5 记者 张东;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丛书首发[N];中国教育报;2012年
6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维娜;谁影响了中国教育改革中的利益博弈[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西安市教育局局长 李颖科;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教育改革成果[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 刘自成;综合改革 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路径[N];中国教育报;2013年
9 耿银平;“不适应”给教育改革添动力[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驻曼谷记者 吴建友;泰国探讨教育改革[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朱丽;教育改革代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彭慧艳;舆论视野下的教育改革[D];安徽大学;2013年
3 李雅君;俄罗斯教育改革模式的历史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戴一中;台湾师资培育变革与当时社会背景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段素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庞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瑞典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张永祥;知识观视野下的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妹芝;促进平等,追求卓越[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然;教育改革中中小学校长阻力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辛晶晶;基础教育改革中“典型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赵胜;罗伯特·欧文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薛锦蓓;邓小平教育改革思想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5年
5 杨丹;《教师教育政革行动及特殊教育:融合、分歧及错失的机遇》(第一、二、三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6 官明娟;九十年代美国克林顿的教育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施晓林;评析现代美国第二次教育改革[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9 段伯升;成长电影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中国学校教育改革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菲;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改革[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55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95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