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感对网络交往的影响:交往动机的中介作用
本文选题:孤独感 + 网络交往 ; 参考:《中国特殊教育》2017年07期
【摘要】:目的:考察儿童孤独感、网络交往与交往动机的关系,探索交往动机在孤独感与网络交往时长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方便抽取广州市3所小学和2所初中的9~15岁儿童688名进行孤独感量表、网络交往问卷、交往动机问卷的调查。结果:(1)初中生在孤独感和网络交往时长、交往动机上均显著高于小学生;独生儿童的孤独感和社会融入与社交补偿等两个交往动机强于非独生儿童。(2)孤独感与儿童网络交往时长和交往动机的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3)网络交往动机在儿童孤独感和网络交往时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少年儿童的孤独感和网络交往状况值得持续关注,儿童孤独感既直接预测网络交往时长,又通过交往动机间接预测网络交往时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lonelin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in loneliness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s: 688 children aged 15 years from 3 primary schools and 2 junior middle schools in Guangzhou were investigated with loneliness scale, network communication questionnaire and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Results (1)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lonelin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time,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tha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loneliness and social integration and social compensation of only children are stronger than those of non-only children. There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s loneliness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Conclusion: the loneliness of children and the situatio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he loneliness of children can not only predict the length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directly, but also indirectly predict the length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through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优势重点学科研究项目“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同一性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GZYZ-B2)
【分类号】:B8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会娜;杨曦;;试论大学生网络交往心理问题与对策[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6期
2 李宝敏;李佳;;儿童网络交往的类型特征与意义阐释[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1期
3 卜荣华;;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心理解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李薇菡,刘继红;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心理的有利影响[J];人才开发;2002年09期
5 亓胜辉;余林;;网络交往的心理研究述评[J];克拉玛依学刊;2011年05期
6 计宏亮;黄友生;;对网络交往中个性异化的反思[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4期
7 何林;;简论网络交往对人格发展之影响[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汪昌平;;网络交往心理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罗世云;曾立荣;;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心理分析及德育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6年12期
10 卜荣华;;网络交往心理学研究现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菲菲;罗青;魏华;;大学生网络交往量表的编制及其特点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美娟;;青少年人际依恋与网络交往关系的发展和差异[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云峰;大学生网络交往、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2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类型及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郝恩河;大学生人格、网络交往与社会创造性的关系:序列中介效应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84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98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