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区域教师流动工作系统
本文选题:区域教师流动 + 教师专业发展利益 ; 参考:《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06期
【摘要】:教师流动既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又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为内驱力,教师专业发展是区域内教师流动机制构建中的枢纽链环。遵循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与主线,构建统筹区域教师流动工作的"五因素系统",有利于良性区域教师流动秩序的形成。核定教师岗位流动的难度系数、实施学校综合发展力评价、完善教师流动供求信息系统、建立教师"流动胜任力"评估体系等都是盘活城乡教师流动工作系统、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权益的有力政策工具。
[Abstract]:Teacher mobility not only serves the practic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ut also takes the need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s the driving forc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key lin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mobility mechanism in the region. Following the orientation and the main line of serv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ng the "five-factor system" to coordinate the regional teacher mobility is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benign regional teacher flow order. Checking the difficulty coefficient of teachers' post mobility,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chool development ability, perfecting inform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flowing supply and demand, and establis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flowing competence" are all the ways to activate the working system of teachers' mobility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 powerful policy tool to protec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ights and interest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县域内乡村优秀教师流动中的专业保障机制研究”(2016P019)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谢延龙;;我国教师流动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22期
2 高臣;叶波;;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下的城乡教师流动[J];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02期
3 周钧;;农村学校教师流动及流失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师教育研究;2015年01期
4 朱欣欣;楼世洲;;我国促进城乡教师均衡流动的政策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3年01期
5 冉旭;梁进龙;;从教师流动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以甘肃省Y县为例[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玲;李慧勤;;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云南省的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03期
2 龙宝新;;论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区域教师流动工作系统[J];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06期
3 赵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组织支持感现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7年09期
4 谭诤;韩静溪;周沙;;中小学教师流动意愿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年12期
5 李晓;红汪瑜;;西北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小学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为例[J];当代教师教育;2016年04期
6 王艳玲;苏萍;杨晓;;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云南省的抽样调查[J];学术探索;2016年10期
7 杨柳;;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的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08期
8 袁丽逸;;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历史课程设置[J];教师;2016年24期
9 高建伟;;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流失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年22期
10 李玲;杨顺光;;“全面二孩”政策与义务教育战略规划——基于未来20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预测[J];教育研究;2016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方中雄;;刚柔并举 促进流动[J];北京教育(普教);2012年09期
2 黄东有;;长三角农村教师职业再选择问题研究——以嘉兴市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心军;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目标、标准、内容和方式[J];人民教育;2004年12期
2 徐兴文;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王俊翔;对教师角色的一种社会学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10期
4 毕平平;;浅析教师教学自主性[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3期
5 沙丽华;;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教师专业发展规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05期
6 李孝川;王凌;;云南贫困民族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出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7 王岚;;语文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探究[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年03期
8 罗孟祥;;论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角色定位[J];教育研究与实验.教师教育与管理;2006年04期
9 周建国;;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中小学校长;2007年10期
10 秦君怡;;把握教师专业发展思想 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途径[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全面启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程 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2 ;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调查与研究对策——饶阳县教师进修学校[A];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李伯玲;袁桂林;谢李雪;;县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及其破解——Y县的个案[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快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孙生礼;;微型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便捷之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夏志凤;;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专业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教师培训要为教学服务 为教师服务[A];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杨卫国;;人本化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模式的构想[A];中国名校卷(广东卷)[C];2013年
9 李晓东;;子课题总结报告⑦ 教师成长的教研组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总结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10 翁永兴;;提高科研能力,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沙河口区教育局局长 崔冬光;教师教育是立校根本[N];大连日报;2009年
2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胡远明;小课题研究: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赵小雅;教师评价:由奖惩依据到促进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李建平;如何保障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晓娟;树立当代女教师良好形象[N];潮州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马玉军 李宏伟;“教师读书工程”引领校园新风尚[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7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王通讯;适应新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储朝晖;自主性是教师素质提升最有效的激励[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调兵山市第一小学 任丽娟 郭华伟;教师专业化现状及发展途径[N];铁岭日报;2010年
10 ;打造学校品牌:教师是第一资源[N];中国教师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颖;从自在到自觉[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玉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军;数学教师运用新教材的适应性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凌梅;微课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黄蓉;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施祥胜;教研互动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查建生;中学评优不公及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徐辉;影响中小学教师有效反思的背景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文娟;教师知识管理研究及其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群;以实效为导向的教师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陶学敏;社会视角下的教师自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静;中小学教师阅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94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99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