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D-S-T”CD网络模型促进区域教师教学能力协同发展研究
本文选题:网络平台 + 教师教学能力 ; 参考:《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04期
【摘要】: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区域教师教学能力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文章通过大量文献综述,梳理了目前区域教师教学能力协同发展的研究现状,探寻了已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结合相应理论支撑,分析提出能够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协同发展的因素,并构建了"D-S-T"CD网络模型,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教师教学能力协同发展培养模式和实施方法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s a long-term systematic project.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by using network technology. This paper comb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explores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the factors that can affect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combining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Moreover, the "D-S-T" CD network model is constructed, which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model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regional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方式的变革研究”(课题编号:2016-JKGHZDZB-04) 2016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B-08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玲;刘禹;余胜泉;;教师区域网络协同备课效果研究——基于文本内容分析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4期
2 杨刚;胡来林;;网络环境下同侪教师协作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1期
3 李华;;基于网络的协同教研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4 杜萍;;当代中小学教师基本教学能力标准的研制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8期
5 郭绍青;金彦红;;网络支持的教师校际协同教学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6 赵健;郭绍青;;设计专题学习网站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7 王沛;关文军;王阳;;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与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6期
8 杨静;武伟;;Wiki环境下教师协同备课模式与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18期
9 李美凤;李艺;;TPCK:整合技术的教师专业知识新框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4期
10 李芒;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的教学能力[J];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群;以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彦军;面向区域在职教师协同成长的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亚星;梁文艳;;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能力城乡差异研究——兼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06期
2 张晓红;张静;;基于教师教学能力进阶的异课同构教研模式的理论构建[J];基础教育课程;2017年08期
3 马少宁;薛亮;王桂桃;;化学初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调查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7年04期
4 汪基德;杨滨;;构建“D-S-T”CD网络模型促进区域教师教学能力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04期
5 刘敏;;“互联网+”背景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技能训练[J];电子技术;2017年03期
6 李臣之;张利纯;;我国地方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研究述评[J];课程教学研究;2017年02期
7 罗雁;;浅谈培养高师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策略[J];钦州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8 谭雪梅;潘健;;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测评及发展模式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16年06期
9 罗丹丹;张贵雄;常攀攀;;建构教师TPACK:信息化教学的现实诉求[J];数字教育;2016年06期
10 孙红琼;朱秭硕;;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整合连贯”教育能力的构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爱铭;中小学专家型教师培养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毛利丹;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魏非;面向混合式研修的教师培训机构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苏勇;武术长拳动作技术特征及教学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5 徐洁;中学英语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宋明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金利;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王瑞德;学校中的教师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吴琼;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伯玲;群体身份与个体认同[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亭亭;经验学习圈理论下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构建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2 李小龙;“教—学空间”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变革的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邹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4 范雅琳;《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国际共享与协同学习的设计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颖;区域教师虚拟实践共同体支持平台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王永华;利用精品课程资源改变民族师范生的学习方式[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乐;网络环境支持的参与式教师培训设计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景恬;促进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互动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权国龙;促进中小学教师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方宏强;促进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智庭;;教育技术前瞻研究报道[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2 李华;赵鹏德;贺相春;常咏梅;;网络协作教研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3 郑兰琴;;协作学习交互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6期
4 赵健;郭绍青;;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04期
5 郭绍青;杨彦军;;城乡互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教师;2010年15期
6 查冲平;顾小清;祝智庭;;协同脚本与使能技术:一种协同学习实现方案[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7 马卫民;张玉芹;;网络教研文献内容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8 郭绍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的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6期
9 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10 陈向东;赵怡;;基于知识建构的在线异步交流评价[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吕国光;教师信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雪;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个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章郑;网络社会资本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及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赵欣;师生协作型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曹艳;网络学习社区中协作学习过程管理系统的建构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熊频;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旎;;论青年田径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及提高途径[J];四川体育科学;2006年04期
2 孙东阳;;影响高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浅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3 周倩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扮演好教师新角色[J];学园;2013年11期
4 李德胜;王明远;;浅谈对年轻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王如辰,管晓莉;浅议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6 王国武;;论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养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年04期
7 李茂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阻滞因素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6年03期
8 彭玉高;;提高医学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16期
9 张雅丽;;谈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J];职业;2007年08期
10 马维平;季春元;何斌;毛平;;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四川省崇州市三江中学课题组;;关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2 武旎;;论田径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提高途径[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高杰;;人体解剖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1+2+3”模式的建立与实施[A];华东六省一市第22届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术年会暨山东解剖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杜振华;陈国民;冯剑;王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利明;;提高山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管理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3)[C];2013年
6 刘景夏;张兆东;;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罗星汉 本报记者 钱诚;凤冈实行教师教学能力等级评定制[N];贵州日报;2010年
2 赵锋;突破高职师资瓶颈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李清华;市开发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N];周口日报;2006年
4 王继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是关键[N];新农村商报;2010年
5 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区教师进修学校 张铁;工作改进研究在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工作中的应用[N];学知报;2011年
6 记者 唐景莉;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全面启动[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苏志刚;三方深度融合发挥示范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俊威;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的实现策略[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晏杨春;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新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3 王倩;新课改视域下延安初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4 杨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常亚楠;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机制的效应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苏丽莲;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7 王馨敏;吉林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8 宋启艳;初任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9 黄氏桥莺;越南高平省高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10 周菲;TPACK视角下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66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066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