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抑郁倾向高中生归因训练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2 09:18

  本文选题:抑郁倾向高中生 + 归因方式 ; 参考:《中国特殊教育》2017年10期


【摘要】:目的:探讨归因训练能否改善抑郁倾向者的不合理归因方式,进而降低其抑郁水平。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选取62名具有抑郁倾向的高中生作为被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进行了为期8周的归因训练;另一组为控制组,进行同等时长的自习课学习。结果:接受归因训练的抑郁倾向高中生归因方式向合理的方向转变:在成功情境下,更倾向于做内部、稳定的归因;而在失败情境下,更倾向于做外部、不稳定的归因;接受归因训练的抑郁倾向高中生更加相信成功结果是稳定、不变的原因造成的,而失败结果是不稳定、可变的原因造成的,并且愿意为今后的成功而付出努力;抑郁倾向高中生对结果的期望和情感反应都发生了积极的转化,抑郁水平有显著下降。结论:通过归因训练可以改善抑郁倾向高中生不合理的归因方式,并降低其抑郁水平。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whether attribu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irrational attribution style of depressive patients and then reduce their depression level. Methods: 62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depression tendenc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w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other was the control group. Study for the same length of time. Results: the depressive tendenc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undergoing attribution training changed to a reasonable direction: in successful situations, they tended to do internal and stable attribution, while in failure situations, they were more inclined to do external and unstable attribution; The depression tendency of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received attribution training believed that the success result was stable and the same cause, but the failure result was unstable and variable cause, and was willing to make efforts for the future success; The depression tendenc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had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to the result expectation and the emotion reaction, the depression level had the remarkable decline. Conclusion: attribu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irrational attributional styl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depression tendency and reduce their depression level.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冰;归因训练的若干研究综述及思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袁晓琳;归因训练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24期

3 卢清;成就归因训练中教师的态度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韩仁生;中小学生交往归因训练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4年01期

5 尹红霞;尚金梅;;中小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及归因训练研究述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6 陈慧;;浅析归因训练的应用与实施[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7 韩仁生;韦纳的归因训练理论模式及其实施[J];齐鲁学刊;2003年01期

8 韩仁生;中小学生交往范围内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9 韩仁生;中小学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8年04期

10 魏希芬;通过归因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媚春;归因训练对护理本科生专业自我概念与主观职业障碍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5年

2 刘玉琳;学习不良初中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3 曾妍;团体归因训练对高职生感恩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赵海钧;小学4年级儿童的同伴交往归因及归因训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艳艳;小学高年段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学业归因及其归因训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琰;归因训练对高职学生择业观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慰;认知行为归因训练的团体辅导对初二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齐全;归因训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韩含;抑郁倾向高中生归因特点与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D];鲁东大学;2015年

10 秦鹏飞;基于归因训练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16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116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0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