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以用户为中心的在线学习平台可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6 06:4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教育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课堂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一种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更为高效便捷、简单易用的在线学习方式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在线学习平台作为网络学习和教育的载体,其可用性特征影响着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使用满意度,并因此引起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以某在线学习平台为例,从一般用户的角度出发,围绕在线学习平台的可用性分析与改进的主题展开。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描述了在线学习平台可用性研究的必要性,并基于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总结,阐述了在线学习平台发展现状和在线学习平台可用性的研究现状,掌握了在线学习平台可用性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其次,展开了一般在线学习平台的用户分析、视觉元素分析和交互方式分析,结合现有的可用性评价准则和可用性测试方法,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即基于可用性分析完成对在线学习平台的改良设计。在可用性测试环节,本文采取了可用性测试试验辅以用户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通过分析任务绩效度量、用户有声思维和用户深度反馈,从视觉界面、功能布局、信息架构三个层面完成了对于在线学习平台的可用性评价,深刻剖析了在线学习平台的可用性特征和问题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美观性、一致性、状态可见性、易用性等9个维度的可用性评价准则。再次,基于可用性分析结果,从结构设计、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三个方面展开了具体可行的、针对性的改良设计,改善了平台的层级架构、页面布局、色彩搭配、图形图标、功能布局等内容。最后,结合纸面原型法和语义差异评价量表法,完成了改良设计前后的该平台的可用性对比测试试验。量化数据分析表明,改良设计显著改善了平台的可用性,提升了用户满意度。本文以某在线学习平台为研究实例,详细阐述了在线学习平台的可用性测试和评价过程,并基于可用性研究结果展开了针对性的综合改良设计,再次进行的可用性测试结果验证了改良成效,为一般在线学习平台可用性的设计和改善提供指导。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s, the education industry is undergoing a profound change. Traditional classroom education has not been able to meet people's learning needs. A more efficient, convenient and easy to use online learning method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is coming into people's life, and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and praised. As the carrier of online learning and education, the us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affect the user's use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which has aroused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the majority of scholars. Taking an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usability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an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eneral users.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of the usability research of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and based on the reading and summary of a large number of related literatur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the usability of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and grasps the emphasis and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usability of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Secondly, the user analysis, visual element analysis and interactive mode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are carried out. Combining with the existing usabi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usability testing methods, the paper determines the technical route of this research. Based on usability analysis, the improved design of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is completed. In usability testing,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user depth interview and usability test. By analyzing task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user voice thinking and user depth feedback, the usability evaluation of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is completed from three aspects: visual interface, function layout and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usabi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defects of the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and puts forward the usabi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including 9 dimensions, such as aesthetics, consistency, state visibility and ease of use. Third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usability analysis, the concrete and feasible design is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of structure design, visual design and interactive design, which improves the level structure, page layout, color collocation, graphic icon of the platform, and improves the level structure of the platform, the layout of the page, the collocation of color, and the graphic icon. Function layout, etc. Finally, the paper prototype method and the semantic difference evaluation scale method are combined to complete the usability comparison test of the platform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roved design.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mproved design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platform availability and user satisfaction. Taking an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sability testing and evaluation process of the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in detail, and develops a comprehensive and improved desig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usability research. The results of the usability tests have 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rovement and provided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usability of the general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393.09;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连玉;研究性学习与素质教育[J];现代技能开发;2000年10期

2 姚远峰;成人学习动力探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王利;;网络环境与终身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1期

4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5 罗锡武;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J];学习导报;2003年08期

6 何善平;从学习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学习方式多样化[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4期

7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8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9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10 王玉喜;;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文;;让合作学习在逆境中重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2 吕启春;;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学习动机培养策略课题的学习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瞿春波;;浅议合作学习之误区[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韦彩红;;如何组织学生共享学习成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钮荣荣;;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妙;;让数学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10 黄春妙;;浅谈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农行浙江东阳支行 吴新国 周龙飞;银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永寿县店头中学 刘俊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全面促进有效教学[N];咸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要在真学习上下功夫[N];酒泉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然;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行为[N];大连日报;2010年

6 刘继芳;浅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内涵[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蒙硕;浅谈医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翟爱霞;浅谈如何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太行日报;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冯子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特征学习和分类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星;关系分类模型的学习界限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潘剑寒;基于多潜在空间的迁移学习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6 杨春;反馈类型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中介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王浩宇;资源整合、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8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10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以宣;感知教师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荣敬;不同情绪状态对学习判断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兰翠;M00C学习平台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孙航;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生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左扬扬;碎片化时代下企业微课程设计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苏治芳;小学中高年级“微课题式”语文学习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华;提高中职生语文课堂学习动力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强敏;“学困生”的现状调查与教育转化途径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15年

10 谢平;对初中学困生学习素质提高的情感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94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294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7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