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深度教学:内涵、特征与标准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课程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机制研究“(CCNU16A03012)的研究成果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访问学者项目资助
【分类号】:G4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文晓;论科学的教学观[J];教育探索;2000年08期
2 臧宏;我的教学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项丽华;论教学艺术的几个基本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4 高凌飚;教师的教学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下)[J];学科教育;2002年11期
5 成尚荣;从学习出发:教育教学的回家之路[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7期
6 汪青松;试论新世纪名师的教学风格[J];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03期
7 张瑞祥,徐庆俊;关于“度”的教学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10期
8 晓谕;中国需要自己的课程与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4年11期
9 谢延龙;生命与教学[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李子建;尹弘飚;;反思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从理论到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建平;;新型教学观建立的途径与策略[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2 王腾飞;杜锦丽;;建立大扶放教学观 推进素质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3 何成宏;;教学思想十问[A];全国高校教学督导论文集[C];2005年
4 许磊;燕良轼;;缄默知识视域下教师错误教学观的转变[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张传燧;;孔子“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叶长龙;;以创新教育为核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7 吴霓;;试析元代教学思想的特异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吴晓玲;刘中猛;;论教学的彻底性:一种再建构的历史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向阳;;陶行知论教学与现行教学论[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10 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省临颍一高 董晓杰;浅谈现代教学观[N];学知报;2010年
2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黄兆全 陕西省汉中中学副校长;在教学展示和体验中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王和平;创新教育的教学观[N];中国信息报;2011年
5 确山县盘龙镇中心校 张志国;教师要树立素质本位教学观[N];驻马店日报;2005年
6 本版编辑 江苏省泰兴中学 马张留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张卫华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陈春松 姜堰市苏陈实验小学 丁正后 镇江市丹徒区世业中学 耿昌福 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 郭学萍 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 陆利东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贲友林;让教育教学反思成为我们的职业习惯[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牟为姣;有效教学理念及其实施[N];吉林日报;2010年
8 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汪静;促进素质教育 更新教学观念[N];汉中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菊;走向主体间性的生存——教学冲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健康;教学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陆明玉;教学论发展的方法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王健;教学实践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郑和;追寻生命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柳士彬;遮蔽与澄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莲;基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微课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2 张丽娜;翻转课堂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亭;中学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与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倩;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铮;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6 杜艳丽;多媒体任务型词汇教学在中职幼教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张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王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嘉莱;翻转课堂在中职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年
10 王佳;实训类项目教学阶段性成果间的关联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64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46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