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社会同步行为对不同内隐攻击水平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来自眼动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0-03-16 09:29
【摘要】:本研究主要考察了社会同步行为对于不同内隐攻击水平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作用。实验1采用IAT测验对180名大学生进行内隐攻击性水平的测量,筛选出高、低内隐攻击性水平大学生各45名,两组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水平有显著差异。实验2采取2(内隐攻击性水平:高内隐攻击水平、低内隐攻击水平)×3(同步条件:同步组、非同步组、对照组)被试间设计,因变量为注意偏向眼动得分(第一遍注视时间、注视次数)。首先对筛选出的90名被试进行社会同步实验,将高、低内隐攻击性水平被试分别随机分为同步组、非同步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人,再通过眼动实验对各组被试进行注意偏向的考察。结果表明:(1)高内隐攻击水平大学生对模棱两可破坏场景中的非敌意线索有明显的注意偏向,符合社会认知加工的解释优先模型;(2)经过社会同步行为后,高内隐攻击水平大学生对模棱两可破坏场景中非敌意线索的注意偏向有明显减弱;(3)经过社会同步行为后,低内隐攻击性水平大学生于非敌意线索的注意偏向没有变化。上述结果说明,社会同步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高内隐攻击水平个体的攻击性倾向,并且不会对低内隐攻击水平个体产生负面影响。
【图文】:

社会信息,加工模型,阶段,社交


简介62]在 十 九 世 纪 末 期 提 出 的 社 会 信 息 加 工sing Model , 简称 SIP 模型),该模型将执行功其中,诠释了个体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不同社会信息加工过程就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面对各会性刺激赋予意义,并据此决定如何做出反应的解释线索、建立目标、建立反应、评估反应、执注精确加工,涉及到与他人互动的社交情境能力的意图和想法、选择合适的社交反应。另外,S以调节一个外显的(社会的)刺激和一个外显的引导社会行为的社会认知机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于理解个体社会行为的发生过程有重要的作用。。①识别与编码线索⑥执行反应②解释线索

流程图,流程图,标签,不相容关系


要是为了避免位置效应产生影响。(6)相反联合辨别与第三部分类似,不同在于将标签的结合关系做了调整,也就是把相容关系标签改为不相容关系标签,或把不相容关系标签改为相容关系标签,如“攻击+积极——被攻击+消极”改为“攻击+消极——被攻击+积极”。(7)相反联合辨别与第六部分程序设置基本相同,,但没有正误反馈。整个测试过程中,每个任务前都有一段简单的指导语(按键消失),屏幕中央呈现“+”注视点 500ms,随后同时呈现刺激词汇和分类标签(按键反应后消失,若在 2500ms 内被试没有做出按键反应刺激也会消失,并认为该反应错误),然后呈现正误反馈 1000ms。每个任务结束后设置有休息暂停选项。其中只有任务4 和任务 7 为正式实验,没有正误反馈阶段,反应时需要记入最终实验结果,而其余的步骤均为练习实验,反应时不作分析。整个测验的流程图见图 2。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肖凤秋;郑志伟;陈英和;;亲社会行为产生机制的理论演进[J];心理科学;2014年05期

2 罗亚莉;张大均;;高特质愤怒个体对负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11年02期

3 王曼;陶嵘;胡姝婧;朱旭;;注意偏向训练:起源、效果与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4 安献丽;郑希耕;;惊恐障碍的认知偏向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5 戴春林,杨治良,吴明证;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6 王寅;Lakoff & Johnson笔下的认知语言学[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杨治良,刘素珍;“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6年02期



本文编号:2587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87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e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