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基于Internet的研究性学习

发布时间:2020-03-20 09:42
【摘要】: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学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教学中视为理论基础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占据了优势。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实践中,如何适应Internet带来的学习方式的革命性的变化,如何提高新形势下的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Internet优势,利用Internet技术和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验改革,探索和研究Internet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的跨越发展,这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 二十一世纪将是信息世纪,信息时代的国际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就是创新,它就需要一大批具有高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因此,教育迫切需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和学生是主体的观念,体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参与学习,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创设情景,唤醒、激活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培养,而且更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教学中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以原来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来学习“确定的知识”已很难使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应对急剧变化、不断创新的社会变革的能力。教育正面临着社会变革带来的严峻的挑战。在教学中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评价方法,形成新的计价体系,已经成为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要 求的必{_{!之路。 星:丁社会发展对人刁‘捉}伙的索质要求,教介要在学生接受知识的 }司!时,使土口1勿戊利,对知识的}:动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仁、,自、的 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加「、创新,jl几币视解决实际问题或准实 };/J、l’L:J题的积极的J’;‘犷习方式,以}J侧I一究书}学习力‘式。随石I,ltcrllot技术不11 赏〔泌;!在课’‘杯教”;‘丁,{,l‘!勺)、泛川,,不弓川J 1lltel·,Ict技术获取教’‘;分信息、工七了J快捷、 方f史、!’{_观等仇点,‘已与可心统{r’i一思、获取j主径相比,史有利于站一养’、广‘仁 的创新fJ’挂力它引发fl场教学的深刻革命,’已特别适应于2!山.纪, 它的内涵展小J’新l仕纪的未来教台。 产本文们者从研究性‘货习的历史出发,!刊明犷研究J性学习的))j史渊 源和))j史继承性;石眼J几l:、tcl二et技术和资源的现实发展,刚述了 1lltc,l飞。t于i)十究性“;介习的l付代内涵和怠义。在丛J‘1对I.ltcl·net研究性’、厂亡习 的教学实践,1,,探索f华于1lltCrnct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丛础:发展的 文化知识观构成厂!,:tel’I1et付I一究性学习的文化学丛础:个球教育观念 的形)J-k成为I:、tol,:1。t布口}究卜l学习I’l{J教r了‘学丛础;建构i义‘’j介习J‘}‘沦和 教J‘;丁:工‘4!云仑足x;It。l·:Ict于口i;范J卜t;丁习的基本指泞理论,这足少I几展l,:te,一,1以 研究性学习的心卫!!学草础;网络和信J自、高速公路等现代教仃技术的发 展,为!;ltc;·I、et句l)’己性‘、界习捉供J’‘l圣实的技术支持。 在实践的毕础1:研究了l.ltel·11et研究个t学习的能力日标(扶取和加 }_有:JIL}、的能力、实验设公「能力和实践能力)、书l了感!1标、知识日标‘体 验性知识、跨学科性知识和万法J卜t知识)。在操作实践层向卜,构建 J’定的教’、沂模式,探讨了1llt。,,l1et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进辛J二f 总全,,i干}l反洲巴、,){位日{J’一!It。:一:飞以可口}究」l,l1』‘厂犷习〔I勺末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聪;;困境与突破:研究性学习在高中[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2 ;众评研究性学习[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3 杨宪立;杨之;;折弦定理——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好课题[J];数学通报;2011年04期

4 杨宪立;;折弦定理——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好课题[J];中学数学;2011年07期

5 阮志军;;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J];中学物理;2003年03期

6 王丕立;;找一条能满足学生需求的路[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年06期

7 冷学宝;;研究性学习应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8 田晓辉;;“重学”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J];中国教师;2011年S1期

9 ;研究性学习是什么[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11年08期

10 徐连;;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随想[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亚贤;;成人高等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与价值探析[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2 穆怀泽;;研究性学习为家校合作搭建桥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朱旭南;;关注人文,彰显个性——浅谈研究性学习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王海燕;;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几个误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5 李文光;;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A];第六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潘继宗;;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考和探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7 陈洪英;;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喻立文;;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学研究性教学实验研究[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9 王德明;;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希周;王菊红;吕晓军;郑利平;;探究体育的研究性学习[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靖远一中 王生林;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2 吴海菱;研究性学习数迷初探[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5年

3 潮州市枫溪区枫溪中学 王朝辉;网络、物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初探[N];潮州日报;2010年

4 王志强;“研究性学习论文”写作指导初探[N];学知报;2010年

5 记者 陈猛;研究性学习:小舞台上的大精彩[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6 记者徐德明;本市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出[N];天津教育报;2009年

7 实习生 顾佳隽 记者 马瑛瑛;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什么[N];浙江日报;2002年

8 “以北京乡土史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以北京乡土史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江芸涵;研究性学习,对高考有何影响?[N];四川日报;2010年

10 ;研究性学习研究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斌;论爱尔兰根学派建构主义方法论的问题域[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卓娅;在方法论视域下的建构主义理性批判[D];复旦大学;2010年

3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永强;人文意义的建构与生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王海澜;打开学生自我建构之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赵蓉;论二语学习中的教师介入[D];复旦大学;2011年

8 靳莹;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银亮;东南亚区域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D];外交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毅;研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丘志强;基于WebQuest的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陶丹;几何画板在圆锥曲线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青;Webquest——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及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青祥;基于Internet的研究性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董召吉;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符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曹树海;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创新[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赤丽娟;网络环境下高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凤珍;关于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91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91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5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