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启蒙教材——往来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04:54
【摘要】: 往来物是日本传统的儿童启蒙教材。在明治时代之前,往来物被广泛地使用于民间私学系统(私塾、寺院、寺子屋等)。 往来物从11世纪末产生,一直到19世纪末,历经了日本封建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数量达到6000部之多。它由最初单纯的书信集,发展成为具有各种编撰体例、各种学科范围的教科书系统;它由最初的为提高贵族、武士子弟的教养而编撰的范文集发展成为广大平民子弟的启蒙教材。 往来物与日本教育的发生、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平安时代末期到明治时代初期的800多年的历史中,它经过了萌发、成长、繁盛、消亡的各个阶段,体现了文教权的更迭、儿童教育观的发展、教育内容的扩大与分化。特别是江户时代,往来物随着寺子屋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发达的水平。 由于早期的贵族私学、中世的寺院、近世的寺子屋等都是民间自发形成的产物,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平民的教育需求和新兴势力的愿望,因而往来物在内容、教育观、编撰形式等方面都显示了一定的时代进步性,特别在江户时代还体现了一定的近代教育的特征。 往来物作为儿童的启蒙教材,反映了近代以前儿童教育观的发展;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它们推动了日本教育的普及化。往来物作为教育内容的体现,也反映了日本教育现代化初期的演进过程。 往来物在发展中不断对中国蒙学读物进行借鉴和吸收。往来物也十分注重儿童启蒙时期的伦理道德培养,有许多关于儒家道德说教的内容。但是,往来物作为日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体现得更多的是日本教育发展的独立性。它在内容、编撰体例等方面都在努力突破中国蒙学读物的影响而本土化。往来物以实用知识为最高价值,注重学问的实际功用。而中国传统启蒙读物在明、清时代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逐渐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通过中日两国传统启蒙教材的比较,可以深化和拓展中日传统教育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531.3
本文编号:2597827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531.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超;;日本平民教育的典范——寺子屋的教育观浅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美辉;;中日传统私学中的蒙学教育比较研究——以私塾与寺子屋的比较为中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红;论私塾语文教育特征及其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超;江户时代的平民教育——寺子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97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97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