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羞怯与依恋、防御机制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羞怯与依恋、防御机制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羞怯指的是在社交情境中的紧张和不适,一种对消极评价的恐惧,并且伴随着情绪上的沮丧和抑制,会显著影响个体对期望活动的参与行为或者对职业目标的追求行为。在某些情境下,适当的羞怯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如果羞怯程度过高就会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社会适应问题和心理痛苦。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骤变时期,随着性心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过度地关注自我形象及他人评价,因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易产生羞怯问题。本研究主要调查当前初中生羞怯的特点,然后探讨羞怯与依恋类型、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前人对羞怯的干预经验,制定团体辅导方案以降低学生的羞怯水平。在本研究中,采用羞怯量表,依恋类型量表和防御机制量表对上海市631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之后运用团体辅导方法对其中选出的10名高羞怯个体进行干预。所得结论如下:(1)在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维度上,初中生的羞怯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学生的羞怯水平在年级,是否为班干和自评学业成绩上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年级对羞怯有重要影响,初一年级学生较初二年级学生,羞怯程度更高。非班干部学生的羞怯水平要高于班干部的羞怯水平。学业成绩自评为较差的学生,羞怯水平明显高于自评为优秀的学生。(2)依恋类型和防御机制是影响羞怯的重要因素。安全型依恋的学生,其羞怯水平显著低于非安全型依恋学生;高羞怯学生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3)本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够显著降低高羞怯初中生的羞怯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 羞怯 依恋类型 防御机制 团体辅导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研究综述9-17
- 1.1 羞怯研究9-12
- 1.1.1 羞怯的定义9
- 1.1.2 羞怯的表现9-10
- 1.1.3 羞怯的理论10
- 1.1.4 羞怯的相关因素研究10-11
- 1.1.5 羞怯的干预研究11-12
- 1.2 依恋研究12-14
- 1.2.1 依恋理论12
- 1.2.2 依恋理论的重要概念12-13
- 1.2.3 依恋类型13-14
- 1.3 防御机制研究14-15
- 1.3.1 防御机制的概念14-15
- 1.3.2 防御机制的类型15
- 1.4 羞怯、依恋、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15-17
- 第2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17-19
- 2.1 问题提出17
- 2.2 研究意义17-19
- 2.3.1 理论意义17-18
- 2.3.2 实践意义18-19
- 第3章 研究设计19-21
-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19
- 3.1.1 研究目的19
- 3.1.2 研究假设19
- 3.2 研究程序与步骤19-20
- 3.3 研究方法20
- 3.4 研究对象20-21
- 第4章 实证研究21-43
- 研究一 初中生羞怯现状分析21-26
- 4.1 研究目的21
- 4.2 研究方法21-22
- 4.2.1 研究对象21
- 4.2.2 研究工具21-22
- 4.2.3 研究程序22
- 4.3 结果与讨论22-25
- 4.3.1 初中生羞怯水平现状22-23
- 4.3.2 初中学生羞怯在性别与年级变量上的差异比较23-24
- 4.3.3 初中生羞怯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干部、学业成绩自评水平上的差异比较24-25
- 4.4 结论25-26
- 研究二 初中生羞怯与依恋、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26-33
- 4.5 研究目的与假设26
- 4.5.1 研究目的26
- 4.5.2 研究假设26
- 4.6 研究方法26-27
- 4.6.1 被试与施测26
- 4.6.2 研究材料26-27
- 4.6.3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27
- 4.7 结果与讨论27-33
- 4.7.1 初中生羞怯、依恋、防御机制之间的相关分析27-28
- 4.7.2 初中生羞怯在依恋类型上的差异分析28-29
- 4.7.3 初中生四种依恋类型在防御机制各因子分上的差异分析29-30
- 4.7.4 初中生羞怯高低分组在依恋维度上的差异比较30
- 4.7.5 初中生羞怯高低分组在防御机各因子上的差异分析30-31
- 4.7.6 回归分析31-33
- 4.8 结论33
- 研究三 初中生羞怯的干预研究33-43
- 4.9 研究目的和假设33
- 4.9.1 研究目的33
- 4.9.2 研究假设33
- 4.10 研究方法33-34
- 4.10.1 研究被试33-34
- 4.10.2 研究工具34
- 4.10.3 实验设计和统计处理34
- 4.11 方案设计34-40
- 4.12 研究结果40-41
- 4.12.1 实验干预对羞怯的影响40-41
- 4.12.2 实验组成员对干预效果的主观评价41
- 4.13 讨论41-42
- 4.14 研究结论42-43
- 第5章 综合讨论43-45
- 5.1 可能的创新点43
- 5.2 研究不足43-44
- 5.3 未来研究的方向44-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一 羞怯问卷48-49
- 附录二 亲密关系体验问卷49-50
- 附录三 防御方式问卷50-53
- 附录四 怯的团体辅导方案(部分示例)53-54
- 附录五 羞怯日志54-55
- 致谢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辉;;防御机制简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8期
2 张静;;防御机制及国内相关研究综述[J];天中学刊;2008年01期
3 田瑞琪;唐小娟;王雨阳;;本科与研究生学生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J];校园心理;2013年03期
4 许又新;;防御机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2年01期
5 路敦跃,张丽杰;防御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2年02期
6 吴青枝;;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倾向大学生防御机制及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王大华,申继亮,AlexandraBrady,GiselaLabouvie-Vief;防御机制的年龄、性别与文化差异[J];心理科学;1998年02期
8 王利静;儿童防御机制的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9 宋春蕾;;压抑防御机制的理论探讨[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蔡若吟,陈晓,陈喜穗,赵虎;大学生个性与防御机制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钟建军;陈中永;;武警心理健康与人格防御机制的关系研究[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2 马君;;防御机制、社会替代性补偿与压力应对:来自旅游的证据[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叶金辉;;防御机制对青年农民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陈雅娴;李超;;对IMS的DoS攻击检测和防御机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明河;我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低等植物防御机制直接证据[N];科技日报;2000年
2 任高平 李祖革;“亚腐败”防御机制探析[N];扬州日报;2006年
3 镇江市丹徒区检察院 钱坤邋周镖 王琪;检察网上举报系统应强化安全防范[N];江苏法制报;2008年
4 记者 刘峰 特约记者 徐义 黄晓霞;新区派出所对租房户实行旅馆式登记管理[N];泰州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邢梦宇;欧盟欲修改贸易防御机制 中国企业进入门槛提高[N];中国贸易报;2013年
6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精神病医院 谭贵星;印度“超女”“瘫痪”到底怨谁[N];大众卫生报;2008年
7 赵纲;我国预警和防御机制仍待健全[N];农民日报;2004年
8 陈翔;用强“芯”替代IDS[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9 新华社记者 毛磊;尼古丁 致癌物的帮凶[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武英;执法保障百姓食肉安全[N];检察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紫庵;初中生羞怯与依恋、防御机制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缪小幼;防御机制的情境性变化及其变化对焦虑情绪影响的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周慧渊;自尊与防御机制使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周舟;青年学生儿童化倾向的心理机制及其社会动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贾军;科研道德失范及其防御机制的确立[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王\
本文编号:259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