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当前家长教养观念错位现象及纠偏策略

发布时间:2020-06-16 02:59
【摘要】: 站立在跨越世纪的起跑线上,面向正在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学习化和信息化社会,人类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多变和最难以把握的境遇。现代生活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家长作为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效果。影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家长素质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以教养观念的影响更为直接和突出。然而,现实社会中的家长教养观念普遍存在颇多误区,它已严重地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因此,提高家长素质,特别是改善其教养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笔者立足于家庭教育发展的现状,在明确现代家庭教育职能的基础上,分析了家长教养观念体系的构成及其与家长行为、儿童发展间的关系,详细剖析了当前家长教养观念上的种种偏差及其成因,提出科学的家长教养观念的设想,并致力于提高家长的自身综合素质,以从根本上保障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儿童的健全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4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珍;;美国家庭教育热[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6年01期

2 乐群;;富于魅力的家庭教育气氛[J];父母必读;1986年09期

3 潘贤生;加强双休日家庭教育之管见[J];教育评论;1997年02期

4 宣兆凯;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统[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5 孙兴春;社会学视野中的现代家庭教育[J];青年研究;1999年01期

6 李宪生;落实实施纲要 办好家长学校[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蒋玉川;关于独生子女的教育——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9年04期

8 何文里;;家庭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源流;2002年09期

9 ;我该不该看儿子的日记?[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02年01期

10 本刊编辑部;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基础[J];家庭教育(中小学家长);200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林;;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及若干对策[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鹰;;提高家长道德素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务之急[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年

3 田雅娥;;第二讲 更新家教观念 争做合格家长[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4 孙浩哲;;第八讲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的误区及对策[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5 赵莉;;谈家庭教育的时代特点与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6 段维荣;;全日制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7 乔晓莉;;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浅谈班主任与家庭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陆超;张余恨;李俊达;宁德志;;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现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9 蒙廷英;;家庭教育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初探[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7年

10 王锐;;家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邀主持人 钟禾畔 特约撰稿人 颜琳;“独二代”隔代教育的利弊和对策[N];杭州日报;2011年

2 姜述玉;家庭教育中的“无为而治”[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3 叶阿炳;家庭教育不是“私事”[N];今日信息报;2003年

4 尚意;“不讲理”的家庭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记者 陈玮 赵海旭 通讯员 周盼;教白领们学习怎样“读懂”孩子[N];杭州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高毅哲;中教观察:家庭教育如何补上德育“短板”[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杨晋生;家庭教育要适度[N];山西日报;2002年

8 秀章;家庭教育 身教为先[N];山西日报;2003年

9 苗元江;家庭教育ABC[N];大众科技报;2001年

10 刘素贞;家庭教育的错误[N];健康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南钢;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肖强;学校课程与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佳;西方元素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述永;家长关怀与少年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左群英;儿童同情的教育现象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玉梅;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丽娟;清末女性才德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当前家长教养观念错位现象及纠偏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自斌;陈鹤琴儿童家庭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清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龚雯;进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城市适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宗韵;明清徽商家庭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俊景;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建英;社会变迁条件下的家庭教育浅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姜珊珊;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15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715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c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