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办中学校长队伍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7-31 09:49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中小学校迅猛发展。据统计,截止至2000年,我国民办小学已达4341所,占小学总数的0.78%,在校生达130.81万,占小学阶段在校生总数的1.00%;民办普通中学(含初中、高中)有3316所,占普通中学部数的4.30%,在校生达149.47万人,占普通中学在校中学生总数的2.00%(元华:《2000年我国民办教育情况最新统计数字》,《中国教育报》,2001年3月6日,第四版),并且到2010年实现“基本上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为民办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然而,面对目前的教育改革局面,民办中小学校长队伍状况逐渐暴露了明显的不适应,成为整个教育管理中制约发展的“瓶颈”,因此面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针对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阶段,职务校长已逐渐向职业校长演变。如何改变民办学校校长队伍年龄老化、观念滞后、管理落后等现状,成为教育事业整体发展中的“短板”。本文试图以河北省为个案,通过探讨民办学校校长队伍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为新时期民办学校的发展助一臂之力,使其在管理队伍素质的提高、校本特色的创建方面产生更为显著的飞跃。 本文所讨论的民办学校是指建校十年以上、在校生规模千人以上、由私营企业或个人投资创建的中学或完全中学,而校企联合、政企联合、中外合作及民办公助等办学模式不在其中。 一、民办学校校长队伍的现状。因为此类民办学校的建校当在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初期,办学管理人员大部分是教育系统内的离退休人员,所以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年龄大。2、受教育程度偏低,教育科研能力不够。3、缺乏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独到的办学思路,多以传统公立学校模式为“蓝本”管理民办学校。4、不适度地偏重教学管理而对教育经营管理重视不足。校长队伍的素质状况与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思想、校本管理特色和开放教育的发展趋势相距甚远,不改革无以谈及提高和发展。 二、探求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历史总共只有20年,而长足的发展也只是从1993年国家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后才开始,随着1998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政计划》的提出的“今后3—5年,基本形式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后,继而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私立学校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施过程中与政策相应的操作层面的制度如人事制度等的不配套,加上学校内部微观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出现了上述现象,归其原因:1、传统的考试制度决定了校长人才市场需求的价值取向。2、民办学校的“国办化”管理,基本满足了应试生存的需求,这些校长无需积蓄科研后劲,无需具备多少开发校内课程特色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大小并不影响其生存。3、学校内部不规范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其量只发挥了校长“教导主任”的有限责任,致于学校的发展规划、经费的预算、审核等已由董事长之类的投资者取代包办,有无经营能力和经济意识尚显无关紧要,再者投资人想找到精明的校长又谈何容易,“瘸腿的校长”也是投资者无奈的选择。 三、思考改进民办学校校长队伍的策略。要改变校长队伍的状况,在找出 原因后,宜从社会的整体和各个层面探求其对策:1、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制定 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标准和考试制度,促使新型管理人才一现代化校长 步入市场,脱颖而出。2、改革教育用人制度,广开校长选拔门路,规范校长的 任用、评价和培训工作管理。3、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营造出科学、规范的 校长使用环境。 总之,民办学校是社会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 提高,既离不开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更不能脱离政府的宏观管理、学校 内部管理体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及校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上下齐动,目标 一致,才能使老校长焕发生机,才能为新人辈出创造出适宜的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522.74
本文编号:2776310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522.7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峰;民办高中的学校领导体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詹华琴;民办中小学校长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6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77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