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论网络文化背景下课程理念的变革

发布时间:2020-12-02 13:21
  文化,是人类超脱动物性的一切劳动成果,是人类基本力量的体现,也可以说是人类存在的特有方式,人类的历史就产文化生成、进化和发展的历史。学校课程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它的内容概括了人类社会所积累的基本经验。因此从某种程度说,学校课程是人类文化史的缩影。当人类社会走到网络时代的边缘时,“网络”已不单指一种技术,而是扩展了它的内涵,它以一种文化形态展现了一个浩瀚的信息海洋。由数字计算机交往编织起来的网络文化是一种注重个性价值的“个性文化”;是一种权力分散的文化。它将使人们在交往范围上进一步冲淡时空距离造成的地域群体的观念,网络作为另一种人类生存于其中的文化环境,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实践基础。 网络已成为教育信息的载体,并使教育置身于网络文化背景之下。由此,课程领域中,工具性课程理念将更难以适应人的发展及至社会发展的需要。网络中信息的共享、交往的平等与开放、个性的淋漓发挥与表现、创新的要求与培养,使人们不仅要求课程能够传递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更要求课程要尊重网络文化环境中人的整体性、发展性与主体性。网络文化背景下的课程理念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首先,它承认学习者不只是一种认知体,学习者是一...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透视网络
    (一) 网络介入教育
    (二) 技术视野下的网络
    (三) 文化视野下的网络
        1、 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
        2、 网络文化的深层探讨
二、 网络文化背景下课程理念的转变
    (一) 课程理念表现形式的变革
        1、 工具性课程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2、 工具性课程理念的责难与超越
        3、 伦理性课程理念的需求
    (二) 课程理念哲学意义的变革
        1、 课程世界中本体的转变
        2、 课程世界中知识观的转变
        3、 课程世界中认知方式的转变
三、 网络文化背景下课程理念取向确立的前提性认识
    (一) 网络技术是否中立
    (二) 课程是否天然合理
    (三) 科学是否拒斥人文
四、 网络文化背景下课程理念重建取向
    (一) 课程理念的特征与品质要求
        1、 网络文化背景下课程理念应有的特征
        2、 网络文化背景下课程理念应有的品质
    (二) 重认课程——课程理念重建的理性基础
    (三) “人”的教育观念——课程理念重建的原点
    (四) 批评观——课程理念重建的自觉性意识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课程的迷失与回归——一个人文主义者的追索[J]. 刘继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03)
[2]网络学校的基本特征: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J]. 尹传高,钟勇.  电化教育研究. 2001(03)
[3]网络文化与教育[J]. 李兴保,胡凡刚.  电化教育研究. 2001(02)
[4]论“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本质及其关系[J]. 陈丽,李芒.  中国电化教育. 2001(02)
[5]虚拟生存的意义性探究[J]. 程建家,殷正坤.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02)
[6]网络文化与教育变革[J]. 周宗伟.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1(01)
[7]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及课程改革[J]. 吴刚.  全球教育展望. 2001(01)
[8]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J]. 钟启泉.  全球教育展望. 2001(01)
[9]东西方教育文化与21世纪课程理论的重建——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000年“课程理论国际研讨会”综述[J]. 邓志伟,有宝华.  全球教育展望. 2001(01)
[10]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 刘海峰.  中国高等教育. 2001(02)



本文编号:2895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895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9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