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不同依恋风格大学生的沙盘游戏特征

发布时间:2017-04-08 08:06

  本文关键词:不同依恋风格大学生的沙盘游戏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依恋是指个体与特定对象建立强烈情感联结的倾向。根据依恋理论,个体依恋风格通过童年早期与最初的主要抚养者之间的互动得以形成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依恋风格作为内部工作模型提供了个体感知环境并与之产生关联的认知图式,个体在认识自己、他人和环境时会持续受其早期依恋关系的影响。因此,对个体依恋风格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预测个体行为的发展。在大量的依恋研究中,Bartholomew和Horowitz于1991年根据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积极或者消极两个维度出发提出的依恋风格模型受到广泛关注。该模型将依恋风格划分为安全型、拒绝型、沉溺型和恐惧型四类。其中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个体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比较积极的看法,他们可以享受与他人亲密的接触,也并不惧怕独处;拒绝型依恋风格的个体对自己评价比较积极,对他人的评价倾向于负性,对于亲密的情感关系是冷淡的,他们更看重独立自主的感受;沉溺型依恋风格个体对自己的评价较低,对他人评价较高,他们渴望与人亲密相处、获得他人的认同,十分担忧他人的否定和疏远;恐惧型依恋风格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是较低的,他们需要亲密关系,但是更为惧怕与他人相处会受到伤害,因此回避与人过于亲近的接触。对于依恋风格的研究通常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近年来,考虑到依恋风格的内隐特征,以沙盘游戏、绘画等为代表的投射测验方式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沙盘游戏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非言语心理治疗工具,研究者为被试提供了一个“安全与自由”的空间,被试运用沙具、沙子和水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有形的方式投射在沙盘之中。关于沙盘游戏的研究表明,不同心理特征的被试在沙盘游戏的内容、制作过程和叙事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区别,沙盘游戏作为研究被试心理特征和功能的工具,其作用已经得到心理学研究者尤其是临床心理学家的普遍认可。本研究试图探讨个体的依恋风格在沙盘游戏中的表现。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普遍受到重视,对大学生依恋风格的研究与评估有助于理解和预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引导。本研究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采用《修订版成人依恋问卷(ASS)》和《依恋风格原型自我报告(SASP)》对被试进行筛选和分类。最终选择40名大学生为被试(其中安全型13人、拒绝型5人、沉溺型12人、恐惧型10人),分别进行个体沙盘的制作。研究者对每个被试的沙盘游戏内容、制作过程和叙事部分进行编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不同依恋风格被试在沙盘游戏的内容上存在一些差异性的表现。在沙盘游戏主题特征上,安全型依恋风格的被试较之不安全型依恋风格被试,会表现更多的治愈主题和更少的创伤主题。具体而言,安全型被试大多使用沙具数量适中,沙盘画面和谐、统一;拒绝型被试大多使用较少的沙具,沙盘画面显得空洞,缺乏内容;沉溺型被试在四类被试当中摆放沙具数量最多,沙盘画面中呈现的情景最复杂和混乱;恐惧型被试使用沙具数量也较为适中,沙盘画面大多表现出一种隔离封闭感。2.不同依恋风格被试在沙盘游戏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存在差异。就制作沙盘的时间和连贯性而言,拒绝型被试用时最短,沉溺型被试用时最长,安全型被试和恐惧型被试居中。安全型被试与拒绝型被试挑选沙具更为果断,目标明确,摆放沙具过程中较少做出改动,恐惧型次之,沉溺型被试选取沙具则通常需要反复的挑选、比较,在摆放过程中做出修改的频率也是四类被试中最高的。就制作沙盘过程中与研究者之间的互动而言,安全型被试与研究者发生直接目光接触,并进行一些言语沟通的情况最多,拒绝型与沉溺型被试次之,恐惧型最少。3.不同依恋风格被试在沙盘游戏中的叙事风格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安全型被试叙事简练,得当,逻辑性强、情感的表达适中;拒绝型被试叙事显得简略,笼统,缺乏情感的表达;沉溺型被试叙事较为繁冗,缺乏整体性,过度表达的情况较多;恐惧型被试叙事简单,概括,会压抑情绪、情感的表露。
【关键词】:依恋风格 沙盘游戏 特征评估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前言11-12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2-24
  • 1 文献综述12-22
  • 1.1 依恋理论及依恋风格概述12-17
  • 1.1.1 依恋理论的提出及发展12-13
  • 1.1.2 依恋风格和依恋内部工作模型13-15
  • 1.1.3 依恋风格评估方法15-17
  • 1.2 沙盘游戏发展简史及研究现状17-22
  • 1.2.1 沙盘游戏治疗的形成和发展17-18
  • 1.2.2 沙盘游戏的研究与应用18-20
  • 1.2.3 沙盘游戏作为依恋风格研究工具的适宜性20-22
  • 2 问题提出22-24
  • 2.1 研究问题22
  • 2.2 研究难点22-23
  • 2.3 研究意义23-24
  • 第二部分 不同依恋风格大学生的沙盘游戏特征24-65
  • 1 研究目的24
  • 2 研究假设24
  • 3 研究方法24-27
  • 3.1 被试选取24
  • 3.2 研究工具24-25
  • 3.3 研究程序25-27
  • 3.3.1 沙盘游戏程序25-27
  • 3.3.2 统计分析27
  • 4 结果与分析27-65
  • 4.1 沙盘游戏内容的分析27-37
  • 4.1.1 沙盘游戏主题特征27-31
  • 4.1.2 沙具的使用31-33
  • 4.1.3 沙盘情景分析33
  • 4.1.4 画面呈现的事件类型及主观感受33-34
  • 4.1.5 自我像和人物关系34-36
  • 4.1.6 房屋的数量及类型36-37
  • 4.2 沙盘游戏过程分析37-41
  • 4.2.1 四类被试沙盘游戏过程的时长及连贯性37-38
  • 4.2.2 四类被试与研究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及过程中的互动38-40
  • 4.2.3 四类被试动沙的程度40-41
  • 4.3 沙盘游戏中被试叙事的分析41-59
  • 4.3.1 四类被试叙事部分的记录41
  • 4.3.2 四类被试叙事部分的分析41-59
  • 4.4 研究结论59-63
  • 4.5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63-65
  • 注释65-67
  • 参考文献67-70
  • 附录70-75
  • 后记75-77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欧文;;通往潜意识的沙盘游戏[J];大众心理学;2009年01期

2 潘虹;;打开心灵的一扇窗户——沙盘游戏的探索[J];大众心理学;2012年12期

3 魏广东;;沙盘游戏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14期

4 申荷永,陈侃,高岚;沙盘游戏治疗的历史与理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2期

5 刘志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方法——沙盘游戏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05期

6 王巧敏;章小雷;黄钢;;沙盘游戏的应用现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丁海燕;;沙盘游戏治疗初学者要明确的几个问题[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彭贤;朱丽霞;;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11年03期

9 洪珊;;共情在沙盘游戏中的运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郑凯;;孤儿院校小学生攻击行为的沙盘游戏咨询一例[J];校园心理;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静;;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毛颖梅;赵硕;;唐氏综合症幼儿沙盘游戏特点的个案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丽霞;;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4 蔡成后;蔡宝鸿;黄福生;;沙盘游戏模具收集与主题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项锦晶;申荷永;李巍;;一例恋物癖的沙盘游戏心理分析治疗[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李丽丽;;一例儿童学校恐怖症的沙盘游戏治疗案例分析[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姜泽志;吕建国;;沙盘游戏治疗“解教前综合征”的个案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宋斌;;团体沙盘游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干预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崔静静;;沙盘游戏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个案报告[A];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陈侃 项锦晶 申荷永;沙盘游戏的治愈之道[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周映夏;30%的中小学生需心理辅导[N];中山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肖平 本报通讯员 傅连;沙盘游戏里藏玄机[N];苏州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忠田 通讯员 王怀莲;沙盘游戏克服儿童“偏倚”[N];健康报;2009年

5 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宋成 冯冬梅;玩沙盘游戏也能治心病[N];中山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陆一波;沙盘游戏说出“不能说的秘密”[N];解放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海平;用尊重的力量重塑心灵[N];人民公安报;2013年

8 姚新媛 周琳;让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N];连云港日报;2008年

9 陈翩翩邋张元章 黄洁邋张元章邋黄洁;撩开心灵的神秘面纱[N];珠海特区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丹;“越红团体沙盘游戏”对小学生孤独感的干预效果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晶;沙盘游戏治疗在早期不安全依恋儿童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丽萍;初中生攻击性特征及沙盘游戏干预[D];宁夏大学;2015年

4 陈礼灶;团体沙盘游戏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学校适应的干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贾娇;团体沙盘游戏影响高中生焦虑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贡德英;4-8岁儿童对心理沙盘游戏沙具选择的偏好性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7 焦翊修;不同依恋风格大学生的沙盘游戏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陈思远;沙盘游戏对孤儿心理健康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丽霞;沙盘游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静;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依恋风格大学生的沙盘游戏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92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e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