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抑郁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因素相关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0 11:22
目的研究大学生抑郁发生状况,探讨人格特征对抑郁的影响。方法运用一般资料问卷、16-PF和BDI对某高校医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抑郁和人格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医学生群体中抑郁的总体发生率为18.73%,无性别差异(P>0.05),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和来自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学生抑郁发生率较高(P<0.05);抑郁组较非抑郁组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世故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等因素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显示,世故性、忧虑性和紧张性3个因子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1.211,95%CI:1.096~1.337)、(OR=1.153,95%CI:1.014~1.311)、(OR=1.132,95%CI:1.006~1.275)。结论人格特征与抑郁相关,完善人格特征有利于预防抑郁。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39(2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资料处理和统计:
二、结果
1. 抑郁发生总体情况:
2. 抑郁的人格特征因素分析:
3. 人格特征对抑郁状态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抑郁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 崔庆霞,王在翔.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4(08)
[2]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研究[J]. 汪启荣,王辉,赵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02)
[3]乐观、悲观倾向与抑郁的关系及压力、性别的调节作用[J]. 陶沙. 心理学报. 2006(06)
[4]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张泽武,吴赤蓬,刘国宁,范存欣,王惠苏. 中国学校卫生. 2006(01)
[5]某高校大学生抑郁状况调查[J]. 高海燕,门伯媛,殷妍,师会芳,肖敏逍,徐明章,翁小融. 疾病控制杂志. 2005(03)
[6]江西省抑郁症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J]. 胡斌,卢小勇,魏波,陈宪生,涂远亮,余雪虎,李侃,邹圣军.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3(04)
[7]大学生自杀态度、抑郁水平和自杀意念的研究[J]. 王玲,路仕容.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1(06)
[8]抑郁研究中的素质压力理论述评[J]. 邱炳武,王极盛. 心理科学. 2000(03)
本文编号:3042695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39(2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资料处理和统计:
二、结果
1. 抑郁发生总体情况:
2. 抑郁的人格特征因素分析:
3. 人格特征对抑郁状态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抑郁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 崔庆霞,王在翔.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4(08)
[2]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研究[J]. 汪启荣,王辉,赵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02)
[3]乐观、悲观倾向与抑郁的关系及压力、性别的调节作用[J]. 陶沙. 心理学报. 2006(06)
[4]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张泽武,吴赤蓬,刘国宁,范存欣,王惠苏. 中国学校卫生. 2006(01)
[5]某高校大学生抑郁状况调查[J]. 高海燕,门伯媛,殷妍,师会芳,肖敏逍,徐明章,翁小融. 疾病控制杂志. 2005(03)
[6]江西省抑郁症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J]. 胡斌,卢小勇,魏波,陈宪生,涂远亮,余雪虎,李侃,邹圣军.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3(04)
[7]大学生自杀态度、抑郁水平和自杀意念的研究[J]. 王玲,路仕容.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1(06)
[8]抑郁研究中的素质压力理论述评[J]. 邱炳武,王极盛. 心理科学. 2000(03)
本文编号:3042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04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