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信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有关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对此展开了相关研究。胜任力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研究也赋予了教学胜任力一种更深层次意义的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是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中能否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特征要素的组合,包括个性特质、价值观、动机、师德素养、教学技能、专业知识等。本研究隶属于《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发展的策略研究》的子课题。本研究以国内外有关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成果为相关基础,并以我国广东省大埔县和甘肃省康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现状,并结合微信的相关功能就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提出相应策略。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研究目标和内容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并进行了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可行性分析。通过文献的梳理,界定了本研究的三个重要概念:微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教学胜任力。对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对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现状、农村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现状和微信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总结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理论基础。本文第二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具体设计。本研究是课题组研究的一部分,通过课题组构建的教师胜任力模型和基于社交网络促进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本研究结合以上2个模型,利用调查问卷和访谈,对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现状进行调查,设计出利用微信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模型。本文第三到第八部分按照教师胜任力模型、社交网络促进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和微信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根据因子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利用微信提升部分教师胜任力因子的策略。分别从专业潜力、思维潜力、高阶潜力、内驱潜力、人际潜力和外显胜任力六个维度,根据相应的因子概念、提升意义、影响因素、表现方面提出利用微信具体的提升策略。本文第九部分介绍了微信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效果分析。本研究再次利用调查问卷和访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进行调查,做出两次调查对比分析。分析总结出,微信确实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有提升作用,教师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第十部分为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微信 农村中小学教师 教学胜任力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35.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第一章 绪论9-22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9-10
- 1.1.1.研究背景9-10
- 1.1.2.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10-11
- 1.2.1 研究目标10-11
- 1.2.2.研究内容11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1-12
- 1.3.1 研究思路11
- 1.3.2 研究方法11-12
- 1.4 研究创新点和可行性分析12
- 1.4.1 研究创新点12
- 1.4.2 研究可行性分析12
- 1.5 研究综述12-21
- 1.5.1 相关概念界定12-13
- 1.5.2 教学胜任力研究综述13-18
- 1.5.3 微信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研究18-21
- 1.6 理论基础21-22
- 1.6.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1
- 1.6.2 成人学习理论21-22
- 第二章 研究设计22-34
- 2.1 前期问卷调查23-30
- 2.1.1 教师基本情况23-24
- 2.1.2 教师微信使用情况调查24-27
- 2.1.3 教师教学胜任力现状调查27-28
- 2.1.4 利用微信促进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教师态度调查28-30
- 2.2 前期访谈30-31
- 2.3 利用微信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设计31-34
- 2.3.1 培训主体32
- 2.3.2 利用微信提升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方式32-33
- 2.3.3 需要教师提升的胜任力因子(内隐因子和外显因子)33
- 2.3.4 定期评价33-34
- 第三章 微信促进教师专业潜力中的专业实践反思策略分析34-44
- 3.1 专业实践反思概念界定34
- 3.2 提升教师专业实践反思的意义34-35
- 3.3 影响教师专业实践反思的因素35
- 3.4 教师专业实践反思的具体表现35-36
- 3.5 利用微信提升教师专业实践反思的策略36-38
- 3.6 利用微信提升教师专业实践反思的案例38-44
- 第四章 微信促进教师思维潜力中创新性的策略分析44-53
- 4.1 创新性概念界定44
- 4.2 提升教师创新性的必要性44-45
- 4.3 影响教师创新性的因素45
- 4.4 教师创新性的具体表现45
- 4.5 利用微信提升教师创新性的策略45-47
- 4.6 利用微信提升教师创新性的案例47-53
- 第五章 微信促进教师高阶潜力中艺术感的策略分析53-62
- 5.1 艺术感概念界定53
- 5.2 提升教师艺术感的意义53
- 5.3 影响教师艺术感的因素53-54
- 5.4 教师艺术感的具体表现54
- 5.5 利用微信提升教师艺术感的策略54-56
- 5.6 利用微信提升教师艺术感的案例56-62
- 第六章 微信促进教师内驱潜力中效率感的策略分析62-71
- 6.1 效率感概念界定62
- 6.2 提升教师效率感的意义62
- 6.3 影响教师效率感的因素62-63
- 6.4 教师效率感的具体表现63
- 6.5 利用微信提升教师效率感的策略63-65
- 6.6 利用微信提升教师效率感的案例65-71
- 第七章 微信促进教师人际潜力中热情的策略分析71-80
- 7.1 热情概念界定71
- 7.2 教师具有热情的意义71
- 7.3 影响教师热情的因素71-72
- 7.4 教师热情的具体表现72
- 7.5 利用微信提升教师热情的策略72-74
- 7.6 利用微信提升教师热情的案例74-80
- 第八章 微信促进教师外显潜力中的教学技能策略分析80-89
- 8.1 教学技能概念界定80
- 8.2 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意义80
- 8.3 影响教学技能的因素80
- 8.4 教师教学技能的具体表现80-81
- 8.5 利用微信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策略81-83
- 8.6 利用微信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案例83-89
- 第九章 微信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效果分析89-93
- 9.1 数据收集89
- 9.2 数据分析89-93
- 9.2.1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89-91
- 9.2.2 访谈内容分析91-93
-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93-95
- 10.1 研究结论93
- 10.2 不足之处93
- 10.3 研究展望93-95
- 参考文献95-97
- 附录97-103
- 附录 197-99
- 附录 299-100
- 附录 3100-102
- 附录 4102-103
- 后记1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志英,郭凤兰;平均指标在教师教学质量测评中的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年S1期
2 冯巧丹;略论教师反思与提高教学质量[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崔晓航,姜俊和;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朱景鑫;夏祥河;张忠奎;;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J];职业技术;2006年02期
5 王鸿奎;;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网络测评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年01期
6 刘振邦;;书面备课及其他[J];人民教育;1963年03期
7 张元丰;定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方法初探[J];渭南师专学报;1986年02期
8 崔秉正;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J];教育科研通讯;1986年05期
9 彭美云;对教师教学质量统计评价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0年04期
10 李梅山;应用模糊数学评价教师教学质量[J];高等建筑教育;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芳奎;赵虹;;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测评的实践与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2 许芳奎;赵虹;;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测评的实践与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3 朱从书;刘陈陵;刘华山;;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评估体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德韩;;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大计[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5 梁文艳;;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增值性评价——来自中国西部五省农村小学的面板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马晓燕;魏立平;国忠金;李嫦虹;;基于时滞联系数分析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昌崇;;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实践与体会[A];2007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马瑾;徐建平;吴燕;李然;;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多源评估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蔡利萍;;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宿迁中学 高鹏;应实现教学控制与教学自由的平衡[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马长泽 办学要以教师第一[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陈鸿飞 朱章安 蔡祥辉;湖南科贸职院解聘17名“南郭先生”[N];湖南日报;2010年
4 王勤;教育大计教师为本[N];贵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 潘剑凯 通讯员 陈国利;杭商院学生给教师打分[N];光明日报;2001年
6 记者 王平 通讯员 姚巨才;加强农村教师再教育工作[N];华兴时报;2007年
7 王平 姚巨才;加强农村教师再教育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江西省全南县 马智胜;请为教师减负[N];光明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毛新香;教师“心病”呼吁全社会关注[N];黄石日报;2006年
10 记者 石影;管理创新是为跨越现在[N];遵义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许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西南大学;2012年
4 赖铮;高校教师的人性化管理:生命关爱和价值发挥[D];厦门大学;2007年
5 张春瀛;高校教师专业化成熟度测评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田光;教学私有信息化解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时伟;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教师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罗瑾;美国田纳西州教师评价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刘莹洁;应用技术型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曲梦汝;中德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与实现策略的比较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张敏;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艾瑛;地方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7 陈璐;基于多层面拉析模型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网络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8 刘丹凤;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师发展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9 黄蓓;广西民办高校教师职业稳定保障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10 邵苗;微信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微信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2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