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当代转化的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0 18:03
  当代人与人的危机、人与社会的危机、人与环境的危机、人与自我危机等诸多危机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人格危机。人格是人的灵魂,人格危机就是灵魂危机,人格危机的化解,刻不容缓。我国传统儒家在悠久的人格教育传统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人格教育思想,对当代人格危机的消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毕竟是古代社会的产物,不可避免的存在历史局限性,因而我们要以现代意识重新评估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的价值,批判地继承其合理内核,总结其人格教育经验,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重新加以阐释,创造性地实现当代转化,才能应对当代人格危机,消解诸多危境。如何实现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当代转化,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当代转化的实现必须依据现实条件,遵循选择性、创新性、现代性、开放性和大众性等指导原则,选择恰当的转化路径。可以说,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当代转化路径的选择决定着转化的成败。因此,在内容、手段、方法、渠道等方面大力创新,找准与时代的对接点,与受教育者的共鸣点。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活动等方面,都要有使受教育者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载体和抓手,真正起...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四)重难点及创新
        1. 研究的重难点
        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五)相关概念界定
        1. 人格教育
        2. 传统儒家
        3. 当代转化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当代转化的现实条件
    (一)经济基础
    (二)政治基础
    (三)文化基础
    (四)教育基础
二、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当代转化的基本原则
    (一)选择性原则
    (二)创新性原则
    (三)现代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五)大众性原则
三、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当代转化的路径探析
    (一)赋予新义
        1. 赋予传统儒家臣民人格以当代公民人格之新义
        2. 赋予传统儒家中庸思想以当代双赢理念之新义
        3. 赋予传统儒家忠君思想以当代爱国主义之新义
        4. 赋予传统儒家持志养气以志存高远之新义
    (二)拓宽延展
        1. 拓展传统儒家君子人格教育目标的当代内涵
        2. 拓宽传统儒家仁民爱物思想内容的民主内涵
        3. 延展传统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内容的生态和谐内涵
        4. 拓展传统儒家人格教育的当代途径
    (三)充实完善
        1. 以当代全面发展人格思想完善传统儒家君子人格内涵
        2. 以当代品格教育内容充实传统儒家“三达德”内容
        3. 以当代新型孝道精神补充传统儒家孝道内涵
        4. 以现代心理学理论完善因材施教的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公民人格探析[J]. 程德慧.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2]论传统儒家思想的当代转化进路——“时代化、科学化与生活化”命题探析[J]. 陈宗章.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和根本要求[J]. 李心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4]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 李军.  孔学堂. 2015(01)
[5]儒家“仁”德与他者的痛——“道德冷漠”问题救治的道德哲学之思[J]. 陈继红.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4(02)
[6]儒家“天人合一”自然伦理的现代转化[J]. 徐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4(01)
[7]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 孟东方,王资博.  重庆社会科学. 2013(05)
[8]儒家实践理性原则——孔子“中庸”方法论管窥[J]. 李振纲,王晓朴.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9]孔子仁学中的“他人”[J]. 吴兴华.  齐鲁学刊. 2013(03)
[10]新型孝道内涵探析[J]. 范启标.  学理论. 2013(03)

博士论文
[1]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研究[D]. 朱琳.西南财经大学 2012
[2]中国古代君臣观研究[D]. 杨晋娟.南开大学 2012
[3]凝聚、变迁、提升:中华民族精神论纲[D]. 闵长虹.复旦大学 2011
[4]德性与品格教育论[D]. 蔡春.复旦大学 2010
[5]论人格的文化生成[D]. 杨秀莲.东北师范大学 2007
[6]当代人格教育的理论求索与时代建构[D]. 李虎林.西北师范大学 2006
[7]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 贺韧.湖南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论孔子君子人格与当代官德培养[D]. 袁媛.山西师范大学 2015
[2]先秦儒家君子人格研究[D]. 丁晓璐.杭州师范大学 2013
[3]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D]. 王因.华东师范大学 2013
[4]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社会和谐意蕴[D]. 林良山.南京财经大学 2012
[5]当前中国道德的社会影响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肖瑾.南昌大学 2012
[6]先秦儒家人格思想与现代社会人格培育[D]. 吴丽.中国海洋大学 2012
[7]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品格教育的价值[D]. 彭春.中南大学 2010
[8]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 杜全伟.湘潭大学 2010
[9]传统伦理文化的传承机制研究[D]. 汪艳.苏州科技学院 2010
[10]论中国古代儒家的和谐教育思想[D]. 李斌.湖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22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222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5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