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4 21:36
在国外的人格研究领域,当前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人格心理学家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对不同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均得出一个一致性结论:个体最主要的人格特征几乎完全可以用五个最广泛的因素来描述。由这五个因素所构成的人格结构被称为五因素模型。我国学者对此研究现在还停留在理论的引介和模型的验证方面。父母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对子女的健全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为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探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条途径。 本研究以验证人格五因素模型在我国的普遍适用性为基础,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探索健全人格培养的影响因素为目的,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为工具,对普通和民办高校大学生277人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 1、对16PF因素分析的结果检验得:取样适当性量数KMO值为.760,Bartlett’s球形检验的x2值为851.466,在0.001的水平上差异显著,两者均说明适合对16PF进行因素分析。 2、在因素数目的抽取上,依据Catt...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详细摘要>
"><关键词>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
一. 问题提出
二. 课题综述
(一) 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的研究进展
(二) 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进展
三. 研究目的
四. 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工具
(三) 研究步骤
五. 结果分析
(一) 16PF的因素分析结果
(二) 大五因素、成就动机和父母养育方式备维度的差异研究结果
(三) 大五因素、成就动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分析结果
六. 分析与讨论
(一) 用16PF问卷构造人格五因素的可行性分析
(二) 关于五因素的选取和命名
(三) 父母如何关爱独生子女
(四) 民办和普通大学生的人格五因素差异及其家庭教育方式归因
(五) 父母养育方式对“成功性”人格因素形成的影响
七. 结论和建议
致 谢
"><引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J]. 王蕾.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0(05)
[2]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 答会明,李梦月.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0(04)
[3]青少年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 李旭,钱铭怡.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0(02)
[4]羞耻感与父母养育方式、自尊、成就动机、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J]. 钱铭怡,黄学军,肖广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9(03)
[5]大五人格理论与人事测评中的人格结构分析[J]. 吴正,张厚粲. 心理科学. 1999(03)
[6]父母养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与神经症关系的多因素分析[J]. 刘宝花,黄悦勤,宋燕华,张津萼.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03)
[7]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 张文新,林崇德. 心理科学. 1998(06)
[8]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 钱铭怡,肖广兰. 心理科学. 1998(06)
[9]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 王秋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05)
[10]亲子关系及父母性格对子女个性形成影响的探讨[J]. 赵虎,于治淼,杜友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02)
本文编号:3384051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详细摘要>
"><关键词>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
一. 问题提出
二. 课题综述
(一) 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的研究进展
(二) 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进展
三. 研究目的
四. 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工具
(三) 研究步骤
五. 结果分析
(一) 16PF的因素分析结果
(二) 大五因素、成就动机和父母养育方式备维度的差异研究结果
(三) 大五因素、成就动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分析结果
六. 分析与讨论
(一) 用16PF问卷构造人格五因素的可行性分析
(二) 关于五因素的选取和命名
(三) 父母如何关爱独生子女
(四) 民办和普通大学生的人格五因素差异及其家庭教育方式归因
(五) 父母养育方式对“成功性”人格因素形成的影响
七. 结论和建议
致 谢
"><引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J]. 王蕾.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0(05)
[2]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 答会明,李梦月.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0(04)
[3]青少年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 李旭,钱铭怡.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0(02)
[4]羞耻感与父母养育方式、自尊、成就动机、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J]. 钱铭怡,黄学军,肖广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9(03)
[5]大五人格理论与人事测评中的人格结构分析[J]. 吴正,张厚粲. 心理科学. 1999(03)
[6]父母养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与神经症关系的多因素分析[J]. 刘宝花,黄悦勤,宋燕华,张津萼.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03)
[7]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 张文新,林崇德. 心理科学. 1998(06)
[8]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 钱铭怡,肖广兰. 心理科学. 1998(06)
[9]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 王秋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05)
[10]亲子关系及父母性格对子女个性形成影响的探讨[J]. 赵虎,于治淼,杜友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02)
本文编号:3384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38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