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2 08:20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本质属性,但主体性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主体性发展水平,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主体性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也只是程序化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广泛的确认,但这绝不是要削弱教师的作用。由此,对教学中师生主体性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梳理对师生主体性问题的认识,使师生的主体性在教学实际中得到发展。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对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发展的现状作以分析。 第三部分: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一部分从理论上对主体及主体性问题作以阐述,并深入分析教师及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主体性表现。 第四部分:从外部社会及教学自身两个角度分析影响师生主体性发展的因素,找出问题之源。 第五部分:结合实际教学,从观念、教学方式、评价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以期指导教学实践。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二部分 教学中师生主体性现状分析
    一、 学生主体性的抑制
    二、 教师主体性的抑制
第三部分 主体及主体性理论
    一、 主体的涵义及特点
    二、 主体性的含义
    三、 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形式
    四、 教师主体性的表现形式
    五、 关于师生主体问题的论述及分析
第四部分 师生主体性受抑制的原因分析
    一、 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 现实中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状况不允许充分发展师生主体性
    三、 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模式
    四、 传统高师教育的弊端
    五、 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
第五部分 弘扬师生主体性价值的策略
    一、 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二、 重新定位学生角色
    三、 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 建构交互主体性的教学模式
    六、 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制度
    七、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八、 建立有利于师生主体性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综合发展之路 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J]. 朱小蔓,笪佐领.  课程.教材.教法. 2002(01)
[2]教育过程的主客体及其关系新论[J]. 张应强.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12)
[3]师生关系:传统与重构[J]. 邓素文.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1(02)
[4]人的价值:根据与类型[J]. 孙美堂.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5]论教师主体性价值[J]. 赵虹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6]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与实践[J]. 李道明.  教育探索. 2000(09)
[7]教师主体性与主体性教师素质[J]. 杨启亮.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0(07)
[8]浅析教育的双主体性特征[J]. 顾建军.  教育科学. 2000(01)
[9]论交往教学模式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 辛继湘.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06)
[10]关于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思考[J]. 焦佩婵.  教学与管理. 1999(11)



本文编号:3511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511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f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