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广州市流动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13 01:33
  目的了解并分析广州市流动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问题。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UCLA孤独感量表、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对广州市360名流动青少年及331名本地青少年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流动青少年的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P<0.05);而不同年级流动青少年的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流动青少年的直接攻击分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P<0.05);而不同年级流动青少年的直接攻击分量表、间接攻击分量表及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青少年的UCLA孤独感量表、直接攻击分量表、间接攻击分量表以及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得分均高于本地青少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青少年在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分量表、知识性分量表及娱乐性分量表上的得分均低于本地青少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青少年存在严重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心理健康亟待改善。 

【文章来源】: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15(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研究工具
        1.2.1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1.2.2 UCLA孤独感量表
        1.2.3 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流动青少年的UCLA孤独感量表与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及其分量表得分情况
    2.2 流动青少年与本地青少年的UCLA孤独感量表与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及其分量表得分情况
    2.3 流动青少年与本地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分量表得分情况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亲子依恋、学校联结对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J]. 李锦萍,李董平,张卫.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01)
[2]浙江省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J]. 蓝一沁,罗宇影,梅思佳.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15(03)
[3]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工作场所偏差行为的差异性影响研究[J]. 赵君,蔡翔.  软科学. 2014(08)
[4]北京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J]. 张巧玲,张曼华,来源,刘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08)
[5]歧视知觉对城市流动儿童幸福感的影响:中介机制及归属需要的调节作用[J]. 刘霞,赵景欣,申继亮.  心理学报. 2013(05)
[6]流动儿童的信任知觉与情绪适应的关系及自尊的中介作用[J]. 梁丽婵,边玉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1)
[7]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早期攻击和社会退缩的关系[J]. 李丹黎,张卫,李董平,王艳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02)
[8]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在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J]. 邱剑,安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01)
[9]流动儿童的压力和社会支持状况及社会支持保护作用的研究[J]. 曾守锤.  心理科学. 2011(03)
[10]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及神经机制[J]. 袁加锦,汪宇,鞠恩霞,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2010(12)



本文编号:3622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622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7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