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七步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抛锚七步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学生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到真实或者类似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抛锚七步教学法"学习过程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通过对任务的选择、情境的创设进行"抛锚"。教师角色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认知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 寿光市教育局;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 教学结构
【分类号】:G424.1
【正文快照】: 目前,学校教学抽象化和去情境化的做法,导致了学生获得的知识经常是惰性的,难以实现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将教学“抛锚”在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真实事件中,可以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建构知识,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抛锚七步教学法”强调在富有兴趣的真实背景或问题中,通过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文静,郑秋贤;贾斯珀系列──基于情境认知的美国数学学习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8期
2 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10期
3 陈青;乌美娜;;从抛锚教学看情境学习观点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1999年04期
4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02期
2 宋兴;;高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堂评价的实践与反思——以《创建数据库的结构》一课为例[J];华夏教师;2017年01期
3 壮国桢;;情境·协作·对话: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7年01期
4 刘玉祥;李振娥;刘旭源;;“抛锚七步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24期
5 张洪;;数字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电脑;2016年12期
6 林子英;;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探析——以《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12期
7 牛莉莉;;建构主义视角下英语实践课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校园英语;2016年36期
8 钟雪雄;;学生自主建构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思路[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年12期
9 鲁娜;;基于支架教学模式的艺术设计应用软件教学设计研究[J];艺苑;2016年06期
10 曲小毅;吕亚非;;翻转课堂与支架式教学模式融合下的旅游课程教学设计——以“中国古典园林借景手法”一课的教学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钟启泉;;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J];上海教育;2001年07期
2 顾清红,瞿X华;建构、环境及学习团体:现代教育技术的新思维[J];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03期
3 高文;情境学习的关键特征及其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启示[J];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跃生;;《找规律》教学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52期
2 李科敏;苏卡林;李奇云;徐旭玲;黄恕伯;;教学设计要注重给学生创设体验和想象空间[J];物理通报;2012年11期
3 齐小健;;A sample teaching plan for reading(教学设计)[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年01期
4 张生春;乔丽红;;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10期
5 包靓靓;;网络虚拟时代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12期
6 贾勇;;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及教学反思浅析[J];网友世界;2013年Z4期
7 张利;;“我的家庭小药箱”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09年03期
8 徐雁;;“物质的鉴别(第1课时)”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2012年01期
9 李伟敏;;“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3年05期
10 黄建成;;论化学多媒体在线练习考试系统的开发[J];教育与职业;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一欣;;《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余思雨;基于“自上而下阅读模式”的The Taiwan Earthquake的教学设计[D];扬州大学;2014年
2 杜胜雪;建构主义与高中函数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曹育;基于大学生知识管理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与设计[D];湖北大学;2012年
4 张力;项目教学法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课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55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555976.html